CNML格式】 【 】 【打 印】 
葉劉淑儀撰文:參加立法會補選戰後感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9 11:35:49  


葉劉淑儀說,競選過程相當艱巨,但得到的肯定比付出的多。
  大戰之後,一覺醒來,只感到極度疲倦。競選的九個多星期毫無疑問是我畢生最艱苦的時間。競選工程的性質,就是要求候選人在緊迫的時間內,盡量向選民展示自己的政綱、理念、人格、工作能力和其他優點,以爭取支持。候選人在競選過程中難免受到批評和攻擊,過去的事情也會被拿來作話柄,這點不論在香港還是外國都是一樣的。由九月二十七日宣布參選,到十二月二日的投票日,我每天都要工作十五、六個小時。為了取得支持,也為了體驗各階層市民的生活,我進行了多元化的競選活動,包括洗樓、花車遊行、在街上派單張、到公屋單位借宿、一大清早去“迫巴士”。

  體力.壓力

  我消耗了很大的體力,同時要面對不少公眾壓力。從這點看,做候選人和做官員是完全不同的。今時今日,特首要求官員走入群眾,但回想我任職政府官員的年代,不論在殖民地時代,還是在特區成立初期,官員都習慣和民眾保持一定距離。當官員的時候,就算再忙碌,每當處理完一個問題,總可以一個人躲起來稍作休息。

  不過作為候選人,我深深明白,想得到愈多選票,就要愈多跟傳媒、公眾接觸,因此在競選期間,我過着前所未有地忙碌的生活。也許因為我的身體機器開動得太厲害,即使選舉結束,機器也趕不及停下,未能立即睡得香甜。大戰結束了幾天,機器才慢慢停下來,我才可真正酣睡。回望過去九個多星期,真不知道自己當時哪來這麼多體力去熬過。大概就像爭取奧運獎牌的運動員,靠腎上腺素驅使自己向目標衝刺吧。

  競選過程相當艱巨,但我得到的肯定比付出的多。在這兩個多月,我獲得無數新經驗、新朋友。這次參選給我一個走入群眾、接觸基層的大好機會。在此之前,我已經多年沒有嘗過“迫巴士返工”的滋味。記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最多的日子,是在旺角民政署及新界民政署何文田總部工作的時候。當時每天上班要轉車兩、三次,由半山到中環,中環到九龍,九龍到何文田,大巴、小巴、地鐵通通乘過。後來結了婚,職位愈升愈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機會也愈來愈少。加上我在政府工作時,曾長時期處理工商經貿和入境保安,經常要到內地、海外開會,所以對基層生活的了解實在不足夠。這次參選的一個重大的收穫,就是了解基層生活的機會多了。

  看見老人

  今次參選,探訪了多個屋邨,令我有很多既新且深的體會,其中一個感覺,就是香港的確是人口老化,在華富邨、利東邨、翠灣邨等都有很多老人,而且大多十分寂寞。

  在翠灣邨讓我借宿一宵的那位李伯伯,屬於幸福的少數。

  他年輕時做工友,以一己之力養育八名子女。現在他的子女都已成才,而且十分關心老父。他們都住在附近,不時探望李伯伯。我借宿的那晚,就有兩名子女過來探望。雖然李伯伯受到噪音之苦,但是他和兒女的關係密切而融洽,在這方面可說是比很多老人幸福。我曾經和許多居住公屋的老人和年輕人談話,發覺不少老人家生活孤獨,白天子女要上班,年邁的父母無人陪伴,只好參加老人活動。

  屋邨的一些年輕人,就說希望完成學業後,能搬出屋邨,改善生活。他們會給家人少許金錢,但不太願意花時間陪伴父母。我聽了感觸良多,於是在網誌上提出過關於孝道的議題。有年輕人這樣回應: “孝道重要嗎?我要好好想想。”可見相比我年輕的時候,現今香港社會對孝道、反哺和敬老的意識薄弱了不少,令人感慨!

  屋邨之行,令我更關注香港老人的苦况,亦使我留意到另一個問題。在我到過的所有屋邨,包括我在區選期間為匯賢成員助選而探訪過的東九龍屋邨,居民都異口同聲向我表達對領匯不滿。領匯接管公屋商舖後,大幅加租,令一眾小商戶被迫遷出。領匯試圖透過引入連鎖集團來提高商場的檔次,但管理質素並沒有改善。看到這情况,我不禁懷疑政府當年把公共資產證券化的政策是否真的對市民有利。領匯上市,固然令政府有可觀的收益,可是我們不要忘記,當年政府興建公屋,有一個社會目標,就是照顧收入較低的市民,減輕他們的生活負擔。然而,現在領匯作為一間上市公司,只着眼於盈利;其中一個大股東更是對冲基金,完全是透過推高股價來牟利,重視財技,把社會目標拋諸腦後,哪裏有顧及工資保障、環境保護和中小企發展?把公共財產私有化、證券化,究竟符不符合市民的整體利益?實在值得反思。(來源:香港《明報》/作者:葉劉淑儀)


    相關專題: 港島議席補選 葉劉淑儀戰陳方安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