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中國努力應肯定 管軼論文受質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11 10:43:18  


  中評社香港11月11日電/管軼“論文”風波愈演愈烈,除了引起陳馮富珍和北京高官的反駁,多家報章也紛紛發表評論文章,剖析此一議題。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社評,表示中國在防衛禽流感上的努力應該受到肯定,而管軼的論文不乏漏洞,可信性成疑。

  這篇題為〈中國努力應肯定 管軼文章受質疑〉的社評指出,“福建病毒”之說,是由今年十月三十一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一篇題為“中國H5N1流感變異株的出現及流行”的文章所提出,文章作者是香港大學微生物系教授管軼及美國科學院院士韋伯斯特。管軼原為內地汕頭大學學者,約十年前來港,在港大取得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及從事研究工作。

  對管軼文章的發表及中國國家有關部門的強烈回應,已引起國際間的關注,且成為甫當選世衛總幹事的陳馮富珍面對的第一隻“燙手山芋”。

  社評表示,管軼文章的發表受到國際關注,乃理所當然。文章聲稱,去年七月到今年六月,他們在中國福建、廣東、廣西、貴陽、湖南、雲南六省的活家禽市場採集到了五萬個禽鳥糞便樣本,經過化驗,在其中部分樣本分離出了一種不同於H5N1的新型病毒,命名為“福建病毒”;他們認為,今年初東南亞國家的禽流感疫情即由此種“福建病毒”所引起,而且很有可能將會蔓延至整個歐亞地區,引起新一輪大規模禽流感疫潮的爆發。而這種“福建病毒”,中國目前使用中的疫苗不能有效對付。

  如文章所言屬實,禽流感已在中國南方出現變種新病毒,且不受控制,後果當然十分嚴重。文章作者管軼與美國的韋伯斯特,俱非無名之輩,兩人都是病毒學專家,刊登文章者亦為美國科學院官方刊物,外界對文章的權威性實難以質疑。

  社評強調,昨日國家農業部賈幼陵等在新聞發布會上作出回應,反駁並無“福建病毒”的存在,所言亦事實俱在、並非無據。如賈幼陵指出,按照國際慣例,科研樣本必須要有時間、地點等準確紀錄,而五萬個樣本的採集不可能私底下進行,但農業部經向閩粵五省有關部門了解,該段期間並無什麼採樣活動進行,而且,根據中國法律,採集禽鳥樣本必須得到有關部門批准。因此,管軼文章所稱的化驗,樣本何來?實成疑問。

  社評又引述賈幼陵的反駁表示,自禽流感出現以來,中國每年對三百萬至四百萬份血清進行抗體實驗,其有效率都達到國際標準;中國的禽流感疫苗不僅自己使用,還出口到越南、蒙古等多個國家,而事實證明中國及這些國家近年都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禽流感爆發,可見疫苗確是有效的;而管軼文章聲稱,其中七十六份血清進行化驗,即已得出疫苗無效的“結論”。

  如此看來,賈幼陵批評管軼文章數據不真實、方法不科學、推則不準確以及結論不符事實,並非無的放矢。

  社評總結,管軼文章的發表,令人覺得不解及遺憾。禽流感至今仍是威脅全球人類健康的大敵,各國政府衛生部門都在致力進行研究及防控,中國在這方面並無例外。而且,應該看到,中國在一些農村及邊遠地區,衛生防疫及疾病監控工作是存在較大困難的,這些困難包括化驗儀器、設施“硬件”上的不足以及文化、認識“軟件”上的不足,一些出現疫情的邊遠農村,專業人員趕到時,死者遺體及病家禽可能都已經掩埋、處理掉了,欲查無從,但這並不代表中國政府對疫情不重視或刻意隱瞞。如管軼文章所謂“福建病毒”的確存在,已禍及南亞並將禍延全球,則中國是否又要揹上“隱瞞疫情不報”及“全球疫症禍首”之惡名?如此對推動中國加強防疫工作透明度及改善與世衛的溝通合作關係,又有什麼好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