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關注中非論壇動向 台灣怕非洲外交崩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28 22:53:15  


今年8月,非洲國家乍得與臺灣“斷交”後,臺灣“外交部”發言人(左)與“非洲司司長”都是一臉難堪。
  中評社香港10月28日電/環球時報報道,台灣“外交部”近年來經常處於恐慌之中,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引發一片“外交危機”、“外交大崩盤”的驚叫聲。最近一起讓他們害怕的事件是即將在11月初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臺灣媒體報道稱,不僅將有近50位非洲國家首腦參加這次盛會,連與臺灣有“外交關係”的5個非洲國家也很有可能派外交部長或副部長率團列席會議。這次論壇本與臺灣關係不大,卻被神經緊張的臺當局視為可能的在非洲“外交全面大撤退”的開端。

  “挖到臺灣的痛處”

  臺灣對中非合作論壇(臺媒體有時簡稱中非論壇)一直盯得很緊,其“外交部”發言人王建業19日還聲稱,臺灣正在密切關注著中非合作論壇的相關資訊,會提醒5個臺灣的“非洲邦交國”參加這樣的會議“並不適當”,而且他們得到的資訊顯示,5個“友邦”不會參加。 

  然而剛過幾天,臺灣《聯合報》就報道說,大陸已邀請非洲的5個未建交國,也就是臺灣的“邦交國”,列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目前5個國家都表示有意願派遣外長或副外長率代表團去北京。《聯合報》稱,這讓北京“十分興奮”,專門成立了“特別接待小組”,成員包括商務部、衛生部、文化部等部委的官員,對這5個國家的代表團“進行拉攏和遊說工作,公開挖臺灣的外交墻腳”。《聯合報》還說:“兩岸在外交戰場上,本來就是零和遊戲,競爭是公開化的。大陸當然要全力爭取和這5個國家建交,同時不排除經濟、貿易和文化等方面合作。” 

  《聯合報》分析說,這次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將於11月3日至5日舉行,是大陸“外交史上出席國家和領導人最多的一次會議”,共有48位非洲國家首腦與會,聯合國秘書長安南、非洲聯盟委員會負責人和各國外長等共3500人與會。大陸將在峰會中承諾給予非洲國家更多的援助,包括無償援助、貸款、高新技術、農業合作與醫療服務等,光是前兩項,就高達10億美元以上。這么大的援助,對與大陸沒有外交關係的國家來說,誘惑力自然很大。 

  《聯合報》的報道立即在臺灣引起關注,“中央社”、東森電視新聞臺、中天電視新聞臺等媒體隨後都進行了報道。24日上午,臺灣“外交部”發言人王建業專門出面“澄清”,試圖“安撫民心”。他說,臺“外交部”已經通電“非洲地區的駐外館處”,要求嚴加注意大陸的動作,同時再次提醒那些非洲國家,到大陸去參加這樣的一個論壇是不適宜的。王建業說,根據臺灣“目前得到的資訊”,並沒有媒體報道的那種事情發生。 

  但一些媒體並不太相信王建業的“澄清”,認為中非論壇“確實挖到了臺灣外交墻腳的痛處”,很可能會給臺灣帶來一場“外交災難”。 

  臺“金元外交”難抵大陸的全球性“外交大戰略” 

  臺灣有分析人士指出,其實中非論壇是中國大陸為了展現外交實力,加強與非洲的“新型戰略夥伴”關係,是其全球“大戰略”的一部分,並不是為了“挖臺灣外交墻腳”。 

  事實上,非洲國家主流媒體上對中非論壇有很多報道,但根本沒有提到臺灣,基本上都是分析北京峰會對中非關係發展的重要意義。 

  《衣索比亞先驅報》稱,中非論壇的此次峰會作為世界的一大盛事,意義早已超出了論壇本身,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世界震驚,非洲大陸在經歷獨立戰爭、一系列的改革後更具潛力和活力,以此次峰會為契機,中非之間的合作關係必將被賦予新的時代意義。 

  納米比亞的《非洲報》稱:“中非合作論壇會更進一步加強非洲和中國現有的合作,而且會進一步確信雙方的團結,這次論壇峰會將為如何處理全球事務,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事務,指明方向”。該報還說,中國經濟的發展,向世界展示了輝煌的成就,不僅不是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反而對整個非洲,甚至對整個世界都是有利的。過去,非洲國家需要花高價從西方進口工業製品和消費品,現在則可以從中國獲得更為便宜的產品。而中國對石油、鋼鐵等資源的需求也相應推動了非洲這些資源出口國的經濟發展。而且與西方國家不同,中國對非洲的援助是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作為平等的夥伴和朋友,中國一貫尊重非洲國家的意願”,所以現在許多非洲國家都意識到中國大陸在全球經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當然,中非論壇也在“臺灣的非洲友邦”那裏引起了震動。據悉,這些國家對於中國大陸的友好邀請躍躍欲試,但普遍處理得相當低調。《環球時報》記者曾經在岡比亞採訪過一些中下層的政府官員,他們私下表態都非常積極。認為中國大陸的發展舉世矚目,同這個非洲大陸的老朋友、好夥伴發展關係是大勢所趨。 

  有分析認為,一些臺灣的“邦交國”經濟十分困難,比如聖多美與普林西比,該國總統近期要求該國的外交官員發揮影響和作用,吸引外來投資、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但該國在外只設有6個使館和20餘個名譽領事機構,想用目前的外交資源改變國內不景氣的經濟有些困難。中非論壇肯定會對這些國家的外交有所觸動。臺灣“非洲研究論壇”執行長嚴震生就認為,這一次中非論壇辦得非常盛大,絕大部分非洲國家的元首都將來到北京,這對其他非洲國家而言,不參加這次會議形同被摒棄在非洲的大家庭之外。早在2001年10月第一屆中非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在北京召開時,臺灣的“友邦”馬拉維和利比裏亞(利比裏亞於2003年10月與臺灣“斷交”)就參加了會議,現在會議的規模大過當年何止10倍,臺灣這5個“友邦”怎么可能毫不動心而放棄參加的機會? 

  嚴震生認為,大陸未必會在這一次的論壇中就成功地促使這非洲5國與臺灣“脫離邦交關係”,但是大陸以這種“論壇”的方式,無疑已經展現了其全球性的“外交大戰略”,臺灣如果還是只有“金元外交”這一招,根本無法抵擋大陸的“外交攻勢”。 

  臺灣的“非洲外交”坐困愁城 

  非洲一直是臺灣的“外交支柱地區”之一,“邦交國”最多時曾達11個,直到上世紀90年代還有9個,但現在這個“支柱”正一點點垮掉。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說,自與塞內加爾、乍得“斷交”後,臺灣的“非洲友邦”只剩下布基納法索、斯威士蘭、馬拉維、岡比亞、聖多美和普林西比,“都屬於國力微弱的小國”,不僅無法幫臺灣在“外交的開疆辟土上發揮合縱連橫的影響力”,就是“防守”起來也十分困難。 

  今年9月初,臺灣“總統”陳水扁出席“第一屆臺灣與太平洋友邦元首峰會”時,曾說要在非洲的“友邦”舉辦類似的“元首峰會”。後來,臺灣“外交部”證實,籌備“非洲友邦元首峰會”的工作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10月是可能的時間之一,但並沒最後確定,因為“把5個友邦的元首聚在一起並不容易”。現在,10月快要過完了,臺灣卻還停留在“擔心5個非洲邦交國斷交”的憂慮裏,所謂的“非洲友邦元首峰會”連影子都看不到。另外,陳水扁原定11月訪問非洲的計劃也被迫無限期推遲。島內有媒體說,臺灣與大陸的力量對比相差這么大,還怎么與大陸硬碰硬地“拼外交”。 

  嚴震生認為,現在大陸以“論壇”的方式來與世界各地的國家打交道,很容易使臺灣“邦交國”失去防範的心態,而與大陸發展關係,如巴拿馬等國與大陸展開了很高層的經濟合作關係,而臺灣在太平洋的“邦交國”,與大陸早就建立起對話機制,這些都是未來臺灣“邦交國變質”最可能的缺口。這次當局對中非合作論壇的恐慌暴露了臺灣“外交策略”的局限,雖然或許會有一兩個國家的得失與反復,但長遠看來,臺灣的“外交”必將是“坐困愁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