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周麗華:兩岸和平發展需要青年的積極參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12 15:26:28


浙江台灣研究會秘書長周麗華(中評社 李仕奇攝)
  中評社杭州10月12日電(記者 王永雪 孫儀威 李仕奇)浙江台灣研究會秘書長周麗華12日在第八屆兩岸發展論壇上表示,青年是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需要兩岸青年的積極參與,擴大兩岸文化交流,尤其是適合青年特色的文化交流,可以縮短兩岸青年的心理距離,有助於導正青年群體國家認同的正確方向。
 
  周麗華分析了當今台灣青年對國家認同和兩岸關係發展等的認知現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獲得了多數台灣民眾的支持。但是六年多來,兩岸間固有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互信基礎還較為薄弱,加上民進黨的刻意挑撥和誤導,台灣社會中彌漫著一股對大陸的不正確的認知,青年群體中國家認同、身份認同異化的現象更為嚴重,更趨“固化”。主要表現在四方面:國家認同趨獨化;身份認同台灣主體化;對兩岸關係發展滋生危機意識;對中國大陸疏離傾向嚴重化。

  周麗華指出擴大兩岸文化交流對導正台灣青年國家認同的意義,如何在不斷發展強大的過程中減少或降低台灣民眾的恐懼感,擴大文化交流是重要的手段和載體,能拉近兩岸民眾心理距離,增強大陸崛起對台灣吸引力。

  首先,做好青年一代工作的意義,青年民意既是島內藍綠政治力量博弈的重點,也是大陸需要爭取的重點人群。兩岸都應該從復興中華民族需要的高度,積極認真地思考開展兩岸文化交流、協商簽訂兩岸文化交流協議的重要意義。

  其次,中華文化在導正青年國家認同中的紐帶作用,文化認同是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的基礎,文化認同的強弱決定著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的強弱。通過中華傳統文化的紐帶作用,重新架構起從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到中國之間的橋梁,這種認同將以共同的血緣意識和祖先意識為核心,融入共同的歷史與文化的特質之中,從中華民族一份子出發,深化兩岸民眾的文化認同,擴大兩岸文化交流,尤其是適合青年人之間的各項文化交流,運用文化上的認同感、親近感,用文化上的兩岸融合的悠久歷史消弭兩岸過去在政治上、軍事上和意識形態上造成的隔閡,減緩對中國大陸的仇視與敵對,拉近兩岸青年的心理距離,從而逐步導正青年群體對國家認同的嚴重錯位現象。

  最後,周麗華提出擴大兩岸青年文化交流的具體建議,一是把握兩岸青年交流中質與量的關係。調查顯示仍有許多台灣青年沒有來過大陸,對大陸並不了解,目前交流的數量和質量仍有擴大和提高的空間。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