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何卓恩:120年來台灣社會認同歷經三階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9 14:10:58


華中科技大學近代史所教授何卓恩(中評社 王永雪攝)
  中評社武漢6月29日電(記者 黃蔚 王永雪)華中科技大學近代史所教授何卓恩今日在武漢大學舉辦的“甲午戰爭雙甲子學術研討會”上發表演講表示,甲午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軌跡,更改變了中國台灣地區的命運,雖然台灣回歸了中國,但至今尚未復歸統一,甲午雙甲子台灣社會認同真的是大有變遷,120年台灣社會認同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何卓恩具體表述,1895年至1945年這50年間,是台灣社會認同變遷的第一階段,台灣知識精英和民眾在日本殖民統治之下展開各種形式的反抗鬥爭,爭取自主權利,維護民族尊嚴,認同漢民族的文化。

  何卓恩指出,1945年至1986年的41年間,台灣從回歸祖國到承載國民黨流亡政權,這一階段,台灣只是精英和民眾一方面認同國民黨政權所具體代表的“中國”,另一方面也對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展開爭取自由民主權利的抗爭。

  何卓恩說,1986年至2014年間的29年,是台灣社會認同變遷的第三階段,台灣進入兩黨政治時代,知識分子和民眾一方面認同民主政治,另一方面在國家認同上發生分化。“同情國民黨的人(藍營)認同中華民族;同情民進黨的人(綠營)認同‘台灣民族’;更多的中間民眾則認同‘文化中國、政治台灣’,今年由於兩岸交流的眾多,也出現少數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士。”

  何卓恩說,回顧台灣社會認同的三個階段,有幾個問題值得深思,一是認同的穩定性和變化性,二是認同的先天元素與後天元素的關係。“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激活台灣民眾的中國心,只有從改善台灣民眾的政治信任和政治信心入手,除此別無捷徑。只要中國政治走向昌明,兩岸能夠為中國統一工商一個由廣泛共識的構架,當前分歧的認同,終歸逐步統一,因為畢竟血濃於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