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馮達旋:“習馬會”兩岸清華人可以做貢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21 00:40:05


新竹清華大學資深副校長馮達旋。(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新竹2月21日電(記者 黃文杰)台灣清華大學資深副校長馮達旋接受中評社採訪表示,“習馬會”現階段看起來,愈來愈有機會,也令人期待。他認為,習近平畢業於北京清華,基於兩岸一家親,兩岸清華人可以做出一些貢獻。

  生於印度新德里、新加坡長大,美國籍的馮達旋,針對近來“張王會”、“習連會”甚至“習馬會”等兩岸發展發展,提出他個人觀點與看法。

  馮達旋表示,從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與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在南京碰面,進行“張王會”,到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北京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習連會”,可以看到“習馬會”,從當初的不可能性,透過兩岸不斷的互訪,可能性慢慢增加。

  他說,當然“習馬會”究竟要採用哪種形式進行?當中還有段努力的空間,不過以他來台灣這七年的時間,強烈感受台灣被全世界邊緣化,馬英九到國外見到的領導,大概只有教宗稱得上國際知名領袖,其他元首顯然不足輕重,反觀習近平想見誰就見誰。

  馮達旋說,如果站在“兩岸開創新局”角度來看,他建議,或許可以先不管“對等”或“不對等”,只要努力促成馬英九與習近平見面,站在一起,全世界媒體就會注意台灣。

  “現在哪件事,全世界媒體可以天天看台灣?”馮達旋說,但如果順利促成“習馬會”,肯定讓台灣在世界媒體高度曝光,只有好處,非常大的好處。

  他說,習近平與連戰見面,提出“兩岸一家親”,這在兩岸清華人眼中看來,相當貼切。因為兩岸清華校友,全世界幾乎都在一起,美國加州校友會,一年主席是北京,一年是新竹,福建台商很多都是清華畢業校友,習近平就是北京清華校友。清華與習近平關係深得不得了,兩岸清華人可以做出更多貢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