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陳恩:台青年對政治無感,怎麼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4 00:40:17


暨南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陳恩(中評社 林艷攝)
  中評社澳門12月14日電(記者 林艷)“第四屆兩岸關係澳門論壇”日前在澳門理工大學舉行,暨南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所長陳恩在會上發言表示,台灣當代青年學生的國家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對中華民族保持了相當高度的認可,但國家認同卻出現了由“我是中國人”向“我既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到“我是台灣人”轉變。在社會發展未來價值不明的情況下,年輕人缺乏認同是必然的。

  陳恩說,台灣青年對兩岸之間政治傾向認同上,至少是兩個不一樣的政治體制的“國家”;至於兩岸未來要怎麼決定,多數台灣學生不願現在討論。基本上,在現階段,多數傾向於維持現狀。對於未來兩岸的交流,其實民進黨受到很多的質疑。在中國大陸的學生去台這件事上,台灣校園學生並不排斥同學是大陸學生。台灣年輕人對政治“沒感覺”或“無力感”。在社會發展未來價值不明的情況下,年輕人缺乏認同是必然的,所以我們無法評估年輕人對於政黨或政策意向的支持度,這是必然的結果。年輕人是比較清純、較具理想性格,不可能在重大議題上給他們負面印象也屬正常,但應充分重視其存在,重視其行為上折射出的未來的重大趨勢。

  陳恩認為,從積極落實ECFA協議,推動兩岸經濟融合,為擴大兩岸的國家認同奠定基礎;要讓青年有充分的機會、提供足夠的青年高品質的教育、有更多公共事務參與、決策參與的機會和權利以及加強兩岸文化認同,不斷擴大民族和國家認同內涵等方面提出相應策略。

  第一,積極落實ECFA協議,推動兩岸經濟融合,為擴大兩岸的國家認同奠定基礎。也為經濟是政治的重要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兩岸經濟交流合作,逐漸走向整合,可以為兩岸政治互信建立基礎,也為擴大兩岸的民族和國家認同奠定基礎。

  第二,加強兩岸文化認同,不斷擴大民族和國家認同內涵。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燦爛的中華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台灣文化是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兩岸青年應共同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有助於增進兩岸青年休戚與共的民族認同,也有利於塑造兩岸青年的國家認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