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俞正聲: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不可替代
http://www.CRNTT.com   2013-10-26 18:21:33


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中評社 王宗銘攝)
  中評社南寧10月26日電(記者 王宗銘)第九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今天上午在廣西南寧市登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論壇上致辭時表示,過去五年,兩岸開闢了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為兩岸和平發展發揮不可替代作用,這次主題擴大交流合作,共同振興中華,反映了兩岸同胞民族振興的共同心願,也為夯實兩岸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社會基礎作出新的貢獻。

  開幕式由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與國民黨副主席林豐正共同主持;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與俞正聲先後致詞。

  俞正聲說,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堅持既定的大政方針,堅定不移地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滿懷信心同台灣同胞攜手並肩,迎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吳伯雄榮譽主席時,闡述了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意見,強調堅持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把握兩岸關係的大局,堅持在認清歷史發展趨勢中把握兩岸關係的前途,堅持增進互信、良性互動、求同存異、務實進取,穩步推進兩岸關係的全面發展。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努力拓展新局面、開辟新前景,造福兩岸同胞,造福中華民族。 

  俞正聲說,深化交流合作是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兩岸同胞共同致力於振興中華的必然要求。擴大和深化兩岸的交流合作,根本目的是促進兩岸的共同繁榮和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增強中華民族的整體實力。在這裡,我願就擴大和深化兩岸交流合作談四點意見。 
 
  一、加強兩岸科技交流合作,蓄積民族振興的創新動能 

  當前,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孕育興起,為兩岸加強科技合作、推動科技創新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兩岸科技各具優勢,互補性強。兩岸科技創新、產品研發、技術引進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及高技術市場的開拓等方面的合作,具有巨大的潛力。 

  面對世界經濟科技日益激烈的競爭,我們應當增強憂患意識,抓住和用好機遇,爭取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占據戰略前沿的制高點。一是要加快構建兩岸的科技交流合作的常態化機制。盡早簽署兩岸科技交流的合作協議,以利於雙方統籌規劃、有序推進科技的交流合作,促進兩岸科技界建立更加穩定和緊密的合作關係。二是加強兩岸科技合作的平台建設。鼓勵兩岸的科研機構共同建立研發中心,支持兩岸高新區、科技園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合作,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三是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作為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著力點。加強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新材料和先進製造、信息網絡、現代農業、生物醫藥、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科技合作,創新合作模式,形成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市場共創的合作機制,增強兩岸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深化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夯實民族振興的經濟基礎 

  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當前,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加快發展,世界經濟形勢錯綜複雜。面對共同的機遇,要解決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加強和加快兩岸的經濟交流是必由之路。世界各國都在看重中國大陸的經濟實力和市場潛力,兩岸作為一家人,更應該只爭朝夕、搶抓機遇,在互利合作上邁出更大的步伐。 

  兩岸應該繼續把深化經濟合作作為發展兩岸關係的重點。一是要開展經濟領域的高層次對話和協調。進一步發揮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內經濟合作委員會的功能,加強經濟形勢的研判、政策規劃制定等方面的溝通,促進產業規劃的對接和產業政策的協調,提高兩岸經濟發展整合的效益,增強共同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二是加快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後續商談進程,提高經濟合作制度化水平。業已簽署的協議應當盡快生效,讓企業界和民眾盡早獲利。正在進行的貨物貿易、爭端解決協議的磋商,應該抓緊推進。同時,應認真執行已經簽署的各項協議,確保積極效果。三是大力推進兩岸產業合作,擴大雙向投資。以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和促進產業升級為重點,通過更多的項目牽引,促進更多的兩岸企業參與合作,增強市場的競爭力。引導兩岸企業相互參股、合作研發。加強在技術規範、標準制定、品牌創建等方面的合作。擴大兩岸雙向投資的範圍,祛除阻礙資本流動的不合理障礙。四是加強金融合作。進一步相互開放金融市場,鼓勵兩岸金融企業相互參股,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開發金融新產品新業務。總之,要努力促進更多的兩岸企業在加強合作中實現資源互補,優勢叠加,共創雙贏。 
 
  三、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凝聚民族振興的精神力量 

  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賦予中華民族頑強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凝聚力。兩岸同胞應當進一步加強文化交流合作,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增強“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增強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意識。一是面向兩岸基層民眾,更多地舉辦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豐富兩岸基層民眾的文化生活,讓更多的兩岸民眾認同中華文化的風采和魅力。二是大力促進文化產業的共同發展。努力為兩岸文化產業的合作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共同培育人才,加強技術產權的保護,支持新興業態的合作。發揮兩岸各自的擅長和特色,聯手創造具有中華民族文化底蘊的影視、動漫、數字產品,讓中華文化煥發時代的光彩。三是積極構建長久穩固的交流合作機制和平台。及早啟動商簽兩岸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協議,明確合作目標和階段性措施,提高交流合作的制度化、規範化水平。四是努力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兩岸中國人應該樹立文化自信,在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創造優秀文化產品,向國際社會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應當合作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探索中國傳統的哲學理念、文化思想對解決人類社會現實難題的啟示,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貢獻。 

  四、密切兩岸教育交流合作,培育民族振興的人才資源 

  近些年來,兩岸教育交流合作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新形勢下,應著眼於為兩岸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著眼於為中華民族振興培養一批堪當重任的高素質優秀人才,努力實現教育資源的相互開放和共享。雙方應盡快商簽教育交流合作協議,以利於協調相關的政策,規範交流合作,消除各種障礙,構建長期穩定的交流合作機制。鼓勵兩岸各類各級學校密切交往,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推動兩岸全面實現學歷互認,擴大交換學生和高校師資的交流,支持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發展國學教育交流,促進兩岸青少年學生共同汲取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精粹。對相互招收的學生,兩岸各有關方面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幫助他們解決各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積極鼓勵兩岸青少年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增強手足情誼,不斷為促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和振興中華增添新生力量。 

  俞正聲說,岸同胞血脈相連,大陸和台灣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我們共同的理念。兩岸同胞攜起手來,不斷擴大深化兩岸的交流合作,就一定能夠把我們共同的家園維護好、建設好、發展好,就一定能夠共同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