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潘兆民:拜登或比特朗普讓中國面臨更大壓力
http://www.CRNTT.com   2020-11-11 00:24:13


潘兆民。(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11月11日電(記者 方敬為)針對美國政黨輪替後的美中關係走向,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潘兆民向中評社分析,拜登可能比特朗普讓中國面臨更大壓力,美國一旦重返國際制度,再次擔任起制度領袖,過去中國只需要面對特朗普執政的美國叫牌,現在則要面臨來自多邊國家的制度規範,中國本來有望取代美國在國際制度上的話語權,但如今卻要重新面對美國的挑戰。

  在兩岸關係上,潘兆民也不樂觀,他指出,過去蔡政府因為操作反中,獲取龐大的政治紅利,加上先前特朗普的抗中調性強烈,台美唱和,讓蔡政府聲勢上揚,因此,即便白宮易主,蔡政府仍不可能放棄操作反中,以把握選票極大化,所以研判民進黨接下來在就算沒有拜登政府當靠山,尖銳的兩岸政策仍不會改變,兩岸關係難緩,台灣在三角關係中,安全風險相對較高。

  潘兆民,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現任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暨通識教育中心合聘教授,曾任東海大學國際教育合作處副國際長、東海大學就業輔導暨校友聯絡室主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政治系訪問學者及上海復旦大學訪問學者。

  分析民主黨拜登上任後的對華政策,潘兆民表示,競爭仍是主調,美國兩大黨在對華政策上面已越來越一致,因為兩黨共同面對一個大問題,就是中國崛起、後來居上,美國霸權衰退的困境。所以拜登上任後,仍會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只是手段不會像特朗普那樣,一昧強調施壓對抗,而保有較高彈性的合作空間。

  過去美國在全球治理當中,占據頂尖地位,但自從中國大陸的崛起後,開始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潘兆民指出,碰巧在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又不斷退出全球治理範疇,包括巴黎氣候協議等國際制度、組織,特朗普一一退群,讓美國走回單邊主義。

  當美國走向單邊主義,對美國在全球治理領導者的形象而言,是相當大的傷害,並且讓中國更有機會去取而代之,也確實,讓中國在近年來更有機會在全球治理裡面,擔任一個重要的秩序仲裁者,跟規範的制定者,甚至得到了更多的發言權。

  上述情況顯示,特朗普執政對中國的壓制,事實上對遏阻中國崛起的效果有限,潘兆民說,拜登在面對此情況,不可在上任後突然與中國和解,維護美國利益必然是拜登當務之急,只是拜登的作法會傾向回歸多邊制度,透過重拾美國的領導地位,牽制中國。

  潘兆民認為,拜登的做法,相較特朗普而言,可能讓中國面臨更大的壓力,因為一旦美國重返國際制度,再次擔任起制度領袖,過去中國只需要面對特朗普執政的美國叫牌,現在則要面臨來自多邊國家的制度規範,中國本來有望取代美國在國際制度上的話語權,但如今卻要重新面對美國的挑戰,對中國維持國際制度地位可能相對吃力。

  另外,本來中國主導的RCEP可能是全球最大區域性經貿組織,但拜登已表態有意重返CPTPP,屆時假如美國真的回歸CPTPP,本來RCEP的優勢就會面臨挑戰,未來兩大世界經貿組織的競爭性如何、未來的發展,真不知鹿死誰手。

  不過,潘兆民表示,拜登的對華政策,競爭之外合作也是重要的一環,拜登先前已特別提到,未來在某些方面是可以跟中國大陸合作,只要美中有合作空間,過去3年多來的緊張對立關係就有望轉圜,美中關係將回到奧巴馬政府時代的發展軌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