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黃煒能語中評:蔡政府南向要糧秣先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07 01:06:44


 
  另外,黃觀察早期中國大陸優惠外商的經濟政策,因2006年大陸開始推動自主創新與發展轉型,慢慢撤除優惠外商(包含台商)政策並調轉為支持陸商,許多老台商早已因應政策,將自己的身分轉化為陸商身分,以便享有大陸政府的優惠。台商到當地發展,轉化為當地的身分自屬平常,比方說電子業大老曹興誠先生轉為新加坡人的身分。這些內行門道,複合領域專家實更是難以窺探而知。因此在宏觀檢視上,總因微觀細節的差之毫厘,而在結論上失之千里。

  黃綜觀最近舉辦的“新南向政策會議”,當中指涉不少東南亞經貿層面的會議中似乎總希望廠商放棄中國大陸市場,然後轉進至東南亞設廠發展,其中理由不外乎是在大陸投資很難賺到錢,到東南亞去較有機會與市場。

  黃煒能分析,廠商的企業價值鍊布局,怎會因為政治乃至政府因素而自傾於某方呢? 除非企業當真走投無路,否則階層分工應是廠商分散風險或擴增商機的主要考量。

  若以產業界角度去檢視台商在東北亞及東南亞的階層分工與資源配置的價值,黃說,從“製造層面”來看,台灣應主打“高值產品製造基地”,中國大陸主以“生產中階與中高階產品”,而東南亞主以“生產初階至中階產品”;以“市場層面”來看,大陸應是市場最大、東協市場次以、台灣市場最小。

  因此,黃認為以蔡政府主推的雙向交流新南向政策,若東南亞國家欲投資台灣,我們自問能給東南亞國家甚麼大餅呢﹖如果無法在台灣得到大餅,東南亞國家怎會想投資台灣呢?怎能雙向交流呢﹖頂多是在台灣測試市場後轉進到大陸,比方說東南亞國家的餐飲業欲進軍大陸時,通常會先在台灣測試華人市場,了解與校調自己的商品符合華人的喜好,再進軍大陸市場。

  黃煒能建議,如此盤點經貿重點議題中的製造與市場,便可知經貿政策應在區域經濟一體下,進行整體的產品與人才跨界流動、與分工佈局,才有機會創造貼近廠商們想要的商業價值,而非僅止於假想。例說在培育人才議題上,台籍幹部員工必須具備在區域經濟國際移動基本能力,包括溝通、協調、整合等能力,這些應為廠商最為關切之標的。

  黃煒能引用兵聖孫子言“大軍未至,糧秣先行。”若蔡政府真的想讓廠商前進東南亞,建議多培育具有國際移動下基礎能力的台灣青年人才,包含通才或專才,廠商評估有糧有人,才可為布局為戰,否則要求廠商先轉進東南亞投資,豈不本末倒置?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