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張其祿:企業若不願創新 簽FTA也沒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14 00:58:57


張其祿認為,企業若一昧只想仰賴政府協助對外降稅、或對內優惠、或貶幣值,都不是長久之計。(中評社 高易伸攝)
 
  張其祿引用台灣《天下雜誌》所做出的報道表示,2011年台灣實收稅賦率低於5%的企業,有緯創、聯電、亞洲水泥、聯發科、台塑化等,這些企業在實收稅賦率連5%都沒有,證明台灣企業已享受低稅率環境。而根據洛桑管理學院報告,台灣內部的實收稅賦率在1990年代還有20%,但到了2011年卻只剩下12.8%,這數字已經是全球排名第7低,比起美國、日本、韓國(25.9%)、香港、中國大陸(19%)還低。

  張其祿觀察,這些結果將慢慢呈現一種M型化的發展,受薪階級反而開始慢慢承受更重的負擔。台灣本身從企業身上抽不到稅,受薪階級、民眾稅卻越積越高,容易產生民怨,形成困境。“國家”窮、人民窮、只有企業獲利。我們看到這幾年不少台灣企業獲利都是百億計算,這些都是看的到的數字,但能實質回饋給社會的並不多!

  因此,張其祿提出建議,台灣企業本身若不願負責、不願創新,只想仰賴政府對外簽訂FTA、仰賴對內降稅、貨幣貶值,終有一天還是會被淘汰。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對台灣內部企業一直在降稅,台灣在減了這麼多稅後,對外又希望降外面的稅。談FTA固然重要,但企業自己也要負責,不能因此就說我們不簽FTA未來就只剩15K。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