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羅福星孫女:愛國不是口號 抗日精神不能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09 00:14:59


羅秋昭在故居內不停地拍照。(中評社 廖梓達攝)
 
  羅秋昭說,在成長過程中,祖父給了她最大影響,她對書畫的興趣,很大程度也是源自祖父的引導。這次返鄉,她還帶回兩幅自己的畫作,一幅送給了梅州市政府,一幅送個了蕉嶺縣政府。

  羅福星從台灣返回蕉嶺時路經廈門,加入了中國同盟會,正式參與國民革命事業。隨後,他先後在家鄉和南洋等地任教,宣揚革命理念。1911年,他在黃興領導下返國參加“三·二九”廣州起義,戰鬥中腿部負傷。起義失敗後,復返南洋活動,等待時機為國效忠。1912年12月21日,羅福星與11個同伴由台北大稻埕登陸,開始台灣抗日活動,先以宣傳革命,建立民族主義,喚起民主意識為主。次年,羅福星遭日本警察大肆搜捕,輾轉來到淡水,伺機返回大陸,以便東山再起。12月18日夜,因叛徒告密,羅福星在李稻穗家被日本圍捕。日本台灣總督府隨後在苗栗成立臨時法庭,羅福星被判絞刑,終年29歲,是為“苗栗事件”。

  “大好頭顱誰取去,何須馬革裹屍還”,是他投身革命的豪言壯語。專門研究羅福星事蹟的蕉嶺學者黃志平在抗日協參訪期間表示,“羅福星為謀求國家民族的統一富強而勇於犧牲的精神和品德忠昭日月,是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