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粵閩參訪:黃花崗致敬先烈 諮議局回顧歷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04 00:27:16


參訪團成員步入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中評社 廖梓達攝)
 
  丘秀芷表示,“有些事情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她認為,歷史走到當時的革命階段,有其必然,需要先烈為其奮鬥甚至犧牲;歷史事件的發展也有其偶然,在先烈犧牲之後,“會有潘達微這個人為他們做一個最好的安排,這是很了不起的。”

  丘秀芷續稱,墓碑上面安放的一座自由女神像頗有意義。自由女神一手拿著法律,代表守法,一手拿著火把,“就是可以思想很自由、很前進,希望大家都能達到這種境界。”

  1929年,潘達微病逝香港,留下希望陪葬於黃花崗烈士英靈的遺願。新中國成立後,廣東省人民政府終將其遺骨附葬於黃花崗烈士陵園內東側。在祭拜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後,參訪團一行也特意繞到潘達微墓碑前向其致意。

  丘秀芷表示,她對潘達微的義舉十分欽佩,雖然潘達微並不在黃花崗烈士的名單上面,但他不畏強權,“在最艱難的時候做了最艱難的事”,十分可敬。

  黃花崗革命失敗後,清政府通令緝拿其餘革命黨人,若有前往收屍者以同黨問罪。徐達微當時冒著暴露身份的危險,以記者的身份四處奔走陳情,不惜典屋購地,收殮烈士遺骸,終將最初收集的72具烈士骸骨合葬黃花崗。分析認為,雖然黃花崗起義最終以失敗告終,但卻奠定了同年十月武昌起義的基礎,助其最終推翻中國數千年的皇帝專制。1914年,孫中山也說:“第一次革命,雖由武昌起義,而實廣東三月廿九之役為之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