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前左)與魯哈尼交談。左一為內賈德。這標誌著內賈德時代的完結。 |
據悉,魯哈尼的新舉措獲得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支持和協調,後者手握該國最高權力。在極其罕見地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採訪期間,魯哈尼聲稱,伊朗“絕不尋求製造任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包括核武器”,他還表示,自己擁有“絕對的權力和權威”就核計劃達成最終協議。
9月24日,魯哈尼將首次作為伊朗總統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說。在同一場合,他的前任內賈德曾經多次苛責和誘惑伊朗的敵人們,頗受爭議。
伊朗外交策略的改變步伐是令人矚目的,甚至在其34年的伊斯蘭共和國歷史中也是前所未有的。何況,伊朗依然背負著聯合國制裁的重壓。
對美國政府來說,在就敘利亞問題上達成協議後,奧巴馬或許也得向其曾經的盟友伊朗表明,美伊外交也將朝著富有成果的方向發展。不過,鑒於兩國關係在發展過程中歷經磨難的歷史記錄,美國及其它西方國家的官員在現階段應該還是會保持謹慎。而在這群人中,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應該是最為發愁的一位。奧巴馬在面對以色列敵人時的寬容態度本就讓內塔尼亞胡心懷憂慮,而今他又擔心,一旦敘利亞沒有因為使用化武而受到美國嚴懲的話,或許將向仍然有意核計劃的伊朗傳遞錯誤訊息。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以色列一直決意消除伊朗核計劃。
對內塔尼亞胡而言,一場與美國國務卿克里的會面並不能帶來多大安慰。以色列方面的懷疑聲音認為,伊朗正在利用所謂的談判來遮擋自己繼續推進核計劃的行動,他們認為,“伊朗只是在變換戰術而非改變戰略。”作為一個長期受到迫害的民族,以色列方面有這樣的想法也是情有可原。不過,以色列的固有印象或許源自伊朗前總統內賈德的強硬蠻橫,他被以色列部長們嘲諷為“瘋狂毛拉(mad mullahs)”也確是事出有因,但是,內賈德的繼任者魯哈尼已經展示出更為溫和開放的行事作風,在形容這位伊朗新總統時,以財政部長亞伊爾•拉皮德為代表的以色列部長們或許需要“一個新詞(a new vocabulary)”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