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譯:軍攻敘利亞關乎美國信譽?站不住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06 00:46:22  


美國若不軍事打擊叙利亞便有損美國信譽,這一理由不僅站不住腳,而且潛藏風險(網站截圖)
  中評社香港9月6日電(記者 陳承編譯報道)據美國之音4日報道,本周三,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以10票對7票授權奧巴馬總統,鑒於敘利亞發生化武襲擊,而對其採取軍事行動。報道稱,該決議案如今將由整個參議院付諸表決。眾議院也必須對該決議案進行表決。

  有媒體認為,奧巴馬申請國會授權本身就是一項值得讚賞的行為,然而,又有媒體分析稱,奧巴馬已為敘利亞政府劃定了不得使用化學武器的“紅線”,然而,眼見敘利亞化武屠民,美國卻仍未對敘利亞動武,這有損美國的“信譽”,或會削弱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和聲譽,因而有必要立馬上採取行動。

  5日,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梅農(Rajan Menon)於《洛杉磯時報》發文駁斥了這一觀點,文章認為,不能拿“信譽”論這一借口作為軍事打擊敘利亞的理由,因為“信譽”論的潛在邏輯並不合理,不能有力支撐作為攻打敘利亞的論據,美國的軍攻敘利亞的行為並不能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並且充滿危險。文章全文編譯如下:

  奧巴馬總統對敘利亞發動懲罰性打擊計劃引人注目的地方在於,除了以敘利亞為中心之外,其它的國家也是潛在的目標。這樣說是有理由的。一個對美國外交政策有著重大的、長時間的但實質上又微乎其微的的概念又開始起作用了,這個概念就是:信譽。

  很多支持攻打阿薩德政府的基本觀點是——當然是潛台詞——美國的聲望正處於危險之中。這種觀點認為,如果奧巴馬對敘利亞的攻擊畏縮不前,一系列不好的事情會隨之發生:不同的朋友和盟國會對美國保護它們的誓言產生質疑;美國的敵人(伊朗、朝鮮、真主黨、基地組織等等)會嗅到軟弱的味道,因而恣意妄為地採取行動。

  “信譽”論在對國家安全的辯論中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它通過對歷史進行縱向類比,傳遞出一種戰略洞察力。它所警示著的那些後果,超越了特定的國家和問題。它暗示著更大的格局和複雜的關係。它號召美國肩負起唯一維護全球秩序的角色。

  事實上,信譽策略常常把花招與散漫的想法融為一體,並且還是一個不足為信的多米諾理論(domino theory)的變體。如果分析信譽策略是如何被運用在對敘利亞問題的辯論中,很明顯便可以看出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