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7日電/國際清算銀行(BIS)行長海梅.卡魯阿納16日在倫敦表示,全球持續的超低利率環境已對金融系統的穩定構成威脅。儘管過早地退出當前政策會對經濟復甦造成損害,但央行需衡量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實現利率正常化“宜早不宜遲”。
卡魯阿納在倫敦參加一次論壇時表示,全球央行特別是美歐等發達經濟體央行的超寬鬆貨幣政策能給修復私營部門資產負債表和實現結構性改革“買來時間”,但這並不能替代改革。
他說:“在經歷過去五年的‘寬鬆換時間’交易後,我們發現這些時間並未被各國央行和政府很好地利用,因勞動力市場和資金流動的僵硬體系並未被解除,歐洲南部一些國家雖實施了降低勞動力成本的政策,但其力度和效果仍未達到理想程度。”
他認為,目前一些國家公共部門的債務水準很高,且金融機構仍很脆弱,這也使貨幣政策的傳遞效果不理想。
卡魯阿納還表示,目前超寬鬆貨幣政策環境的成本和收益正在發生變化,即政策帶來的成本已有所增加,這就要求各央行在考慮何時實現利率正常化時,需認識到“宜早不宜遲”。
同一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華盛頓發佈的一份報告中也對非常規貨幣政策的負效應提出警告。該組織認為,隨著發達國家非常規貨幣政策的規模增大,其潛在風險也在加大,需要採取宏觀審慎政策來加以應對。發達國家如過度依賴貨幣政策,容易造成在財政改革、金融改革和經濟結構性改革方面的惰性,而這些改革對於經濟復甦和最終退出非常規貨幣政策都至關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