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社與兩岸關係中的網絡媒體傳播
http://www.CRNTT.com   2021-09-06 15:50:18


 
  2、台灣政治與數據新聞互動性加強,也必然會與兩岸關係加強互動性。

  我們要注意的是,台灣的大數據與政黨政治的結合非常迅速,非常緊密,也出現了數據新聞+政治導向的結構。

  擧一個例子:台灣政壇政治人物拼出頭,藍綠誰是聲量王?依台灣時事大數據網站“網絡溫度計”公布全台22縣市首長網絡聲量與好評影響力調查,台北市長柯文哲以79萬5257篇討論穩站全台“聲量王”,台南市長黃偉哲好評影響力名列“好感王”,新北市長侯友宜、台中市長盧秀燕獲網友青睞,網絡聲量、好評影響力分居2、3名。

  “網絡溫度計”彙整2020年4月22日至7月20日,全台22縣市首長在網絡上的社群討論文章與新聞報道篇數,分析出網絡聲量與好感度。在網絡聲量部分,前6名都是“六都”市長,與輿論關注的焦點相符。其中柯文哲以79萬多篇討論,高居“聲量王”,重要討論集中在“社群關注”有71萬多則,“媒體報道”有8萬多則。新北市長侯友宜,網絡聲量大都來自“社群關注則數”,計有8萬8635則,占總聲量約7成,“新聞媒體報道則數”則有3萬9623則。全台聲量第3是盧秀燕“社群關注”有3.3萬筆,“新聞報道”則有2.4萬筆,相較新北兩位首長,比例分配較平均,顯示盧秀燕上任後,採取穩扎穩打方式,獲網友認同。

  據瞭解,該大數據網站以網絡討論綜合分析“網絡聲量”及“好評影響力”,以數字會說話,讓全台縣市首長更加瞭解廣大網友對施政的評價。以網絡行銷政策與政績,成為現代打“空戰”的必備戰場,讓自己更有聲量,獲得更多好感,才能持續在台灣政壇發揮影響力。

  這樣的新聞已經具備數據新聞的基本要素了:第一,新聞源來自大數據。第二,可視化程度可以做得非常高。第三,有新聞性,甚至有故事敘述的空間,能夠引導社會輿論與政治輿論。

  3、數據新聞成為兩岸關係的新聞均衡器具有正向功能。我認為,隨著兩岸彼此的數據新聞不斷發展豐富,必將在兩岸關係中發揮數據新聞的傳播與溝通作用。如何促使數據新聞成為兩岸關係的新聞均衡器,是我們面對的新課題。在中美激烈博弈時代,兩岸關係僵持不下,“後真相”烏雲也籠罩在兩岸新聞傳播之中,社交媒體帶來了太多的極端觀點,造就了缺乏事實真相的時代,這對新聞交流促進兩岸關係的歷史具有可怕的終結威脅。而數據新聞掌握得當,必能發揮找回真相的特殊作用,對遏制兩岸之間的亂碼與噪音有極大的好處,這就是新聞均衡器的主要作用,具體而論,則有兩個方面:

  第一,數據新聞有利於為兩岸新聞傳播輸入創新的思想與風氣,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輸入新的輿論能量,新聞均衡器必須具有不同過去的新能量。

  如專家指出:數據新聞的出現沖擊傳統的新聞理念。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但數據新聞是從海量的新聞數據中發現新聞線索,所以內容常常不是新近發生的事實,而是對社會現實的宏觀報道。關於新聞價值,學界一般認為新聞價值具有五性:時新性、重要性、接近性、顯著性和趣味性。“事實發生概率越小越有價值”,“越是著名的人身上發生的事情,越有新聞價值”。但是,對於數據新聞,卻是事實發生的越頻繁越具有新聞價值,即便是小人物因為在數據表現上顯著則也可以引人關注。在傳統的報道中,新聞真實受到各種條件限制,可能祗能選取部分事實加以報道,但數據新聞卻能對“全體”進行報道。當然,挖掘新聞價值和傳統新聞媒體一樣都不能離開受眾的需求。但是如何挖掘受眾喜歡、有價值的信息,不論對於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是一直關注的問題。④

  兩岸關係新聞在很多的時候,受制於政治關係,比如國民黨執政的時候,台灣方面的有利於兩岸關係的新聞就容易發出來,民進黨執政,則出現了台灣對大陸全是負面新聞報道的結果,支持兩岸和平發展的台灣輿論領袖都不敢說話了。而數據新聞不一樣,它不是局限在哪一個政黨是否允許說話,它很容易表達人民說的心里話,這就是“全體”報道的意思。對於兩岸關係,讓宏觀報道、“全體”報道來對應偏頗的片面報道,才能有正向傳播的效果。

  第二,數據新聞要發揮兩岸關係的新聞均衡器作用,靠的不是數量,而是要靠質量。

  有專家結合《衛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外國代表性媒體的數據新聞報道,研究國外報紙的經驗與方法後指出:國外數據新聞偏重嚴肅選題。國外數據新聞的選題涉及面非常廣,沒有一定的限制,但更偏重嚴肅選題,注重挖掘意義。一般情況下,有三個基本原則:一是熱度,即關注當前發生的重大事件或熱點問題﹔二是角度,即可從數據的角度進行分析,且有可獲取的數據﹔三是深度,即可以通過大數據進行深層次解讀,以數據本身的價值吸引受眾。⑤

  由此可見,數據新聞的嚴肅選題在兩岸關係新聞傳播中,就是質量的體現。問題導向思維指導下的新聞角度,大多數屬於嚴肅選題。作為致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中評社的新聞及輿論,絕大多數都屬於嚴肅內涵的,所以,數據新聞與中評社所具有的屬性相得益彰。

  六、習近平的互聯網思維與互聯網對中共涉台政策的影響

  在兩岸關係網絡媒體傳播的發展歷程當中,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了中共領導人對此的日益重視,也切實體會到了網絡媒體傳播對中共對台政策具有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作用。我在《習近平哲學思維與兩岸關係論綱》一書中已有比較詳盡的論述,在此可以再作簡單的介紹。⑥

  習近平主政後,適逢互聯網大發展時期,習近平高度重視,並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認識論,習近平認為,互聯網具有促進經濟發展的重大作用,要善加利用。互聯網有利瞭解民心,聚結民心。互聯網可以推動國家的科技創新。互聯網應該成為核心價值觀等社會正能量的傳播培育載體。互聯網可以改造新聞傳播模式,增強傳播實力。可以說,習近平是最瞭解互聯網、最重視互聯網的中共核心領導人。習近平高度重視互聯網的思維,對中國的互聯網發展具有非常巨大的推動力。互聯網成就中國時代,習近平互聯網思維必將成就中國的領先世界的互聯網新時代。

  在習近平的致力推動下,中共全黨都與互聯網時代深切互動,共同進步。我認為,互聯網在兩岸關係中的傳播,對中共對台政策也發生了深刻的影響。

  其一,互聯網給大陸社會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資訊交流與意見表達合一化、普及化。10億多網民,每一個人都是信息傳播者,也都是意見的發表者。這樣的時代巨變,真的是數百年一變,是過去從來沒有遇到過的,也是大陸社會最新的突變。在這樣的背景下,知識精英、政策執行者掌握輿情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網民已經參與了兩岸關係的廣泛討論,以及對中央對台相關政策的廣泛討論。在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下,中共高度重視互聯網民意,同樣的,也會高度關注在互聯網反映出來的大陸民眾對台灣問題表達的集中民意。 

  其二,互聯網並非祗限制在碎片化傳播功能,如果從時間的留存、容量的多少來看,互聯網比任何媒體平台都要大,都要深,都要有優勢。所以,互聯網催生互聯網思維,這是新科技對人類思維進步的刺激。現在,從中共的政策思考乃至各地政府施政的過程中,都可以看得見互聯網思維的運用,以及網民思維的體現。在關於台灣問題上,大陸的網絡共識、網絡思維正在逐步形成,並開始對知識精英乃至政府政策產生影響,而這種影響在不斷加大。

  其三,互聯網也是中共與民眾民意直接溝通的最廣大平台,是執政者與人民直接對話的渠道,上下之間是零距離的。十八大以來,中共對台政策每一次都能夠最及時最全面在互聯網傳播,讓億萬網民知曉其道理。所以,在遇到形勢變化的關鍵時刻,如何用好互聯網形式,與網民直接溝通,是必須要掌握的方式方法。網絡上的兩岸關係,就是民心民意最直接的反映。

  其四,大數據的運用使得大陸對台灣民心民意的理解越來越充分。過去,大數據未有誕生之前,大陸方面對台灣的情況瞭解渠道不多,不可能太全面、深入,這對決策的準確度是有很大影響的。現在,大陸各方面對大數據高度重視,對台灣情況的理解度就不斷深化。形象言之,通過互聯網與大數據,大陸對台灣形勢發展變化可謂瞭如指掌,必能充分把握。

  因此,不斷發展進步的互聯網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大,互聯網傳播需要與時俱進,但是絕對不會被邊緣化。中評社所擁有的網絡通訊社、網絡媒體,乃至現在正在努力打造的智庫媒體與大數據智慧媒體融合的功能,必能在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融合發展進程中不斷發揮作用,不斷建立新功!

  注釋:

  ①《淺談社交媒體對熱點新聞的輿論影響》,2017年4月6日,來源:今傳媒,作者:王妍。

  ②《台灣移動傳播發展現狀》,2018年9月12日,來源:《新聞戰線》,作者:黃楚新、崔政韜。黃楚新係中國社會科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新聞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崔政韜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

  ③《網絡社交媒體傳播的負面功能探析》,來源:科技傳播,2016年2期,作者:蘇立冕。

  ④《數據新聞的生產特點和優勢——以2016年《衛報》關於里約奧運會相關報道為例》,2016年10月14日,來源:人民網,作者:邊詩朦。

  ⑤《國外報紙如何做數據新聞》,2016年6月27日,來源:《中國報業》,作者:劉瓊。

  ⑥《習近平哲學思想與兩岸關係論綱》131頁,來源: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8年3月初版,作者:郭偉峰。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1年8月號,總第284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