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專欄作家、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副主任張百達 |
中評社北京6月24日電(記者 林艷)台灣專欄作家、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副主任張百達在“北京會談”以《政治安排的應有內涵》為題發表看法,認為兩岸討論政治安排問題,不能僅局限於紅藍之間,或者只是停留於專家學者等民間社會菁英之間,還必須儘快納入綠營方面,特別是思考如何儘快開啟更具代表性的紅綠高層的直接接觸與對話。
張百達說,對於北京當局以“一中”作為談判前提,就北京慣用的談判策略而言,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由於贊成兩岸開啟全面對話的民進黨堅持不願接受這樣的談判前提設定,致使包括曾經提出“四不一沒有”的陳水扁任內,乃至到蔡英文及蘇貞昌接任民進黨主席後,民共之間的正式黨際互動迄今仍難開啟。
張百達認為,儘管這樣的“前提”本身同時具有“目的性”,但往往因為這樣的談判策略,造成不必要人為障礙。“前提”本身雖有其“目的”,但“前提”本身並不會自動產生各自所期望的結果,仍舊必須透過一系列的對話協商乃至談判,才有可能真正獲致。換言之,以往先設前提才能進展到接觸對話協商談判的“兩步走”策略,應到了改成“一步走”的時候或者是將“兩步併一步”,這完全不影響北京對於“既有立場”的堅持,但卻能務實開啟、推進與綠營方面的正式接觸。
張百達說,如果目前連這樣還是做不到,那麼,除了“新台灣國策”、“維新基金會”等綠營智庫或機構外,與綠營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智庫,也就是“新境界文教基金會”的接觸互動,北京高層現階段也應考慮松綁開放。畢竟,開展與該智庫的交流互動,仍不等於與民進黨中國事務部的互動,也不等於民共之間具有如國共兩黨的正式黨際關係。
張百達認為,民進黨不並反對兩岸討論政治安排問題,只是認為兩岸討論政治安排時,應有綠營人士的參與;討論的議題除了政治定位等具爭議性的核心問題外,人權、軍事安全及國際空間等方面的議題,也不可避免地同時加以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