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會談”閉幕會場 |
中評社香港6月22日電(記者 林艷)一連兩天“北京會談”兩岸關係研討會6月21日閉幕,會談期間紅藍綠學者認真傾聽彼此聲音、交換不同觀點。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東野認為,“北京會談”比過去幾次的探討都更深、更廣,雖然討論過程中紅藍綠會有小小摩擦,但若長期建立這樣的一種平台,紅藍綠以後都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
談及參與“北京會談”的最大感受,作為主辦單位之一的兩岸統合協會秘書長謝大寧說,“大家對彼此的理解越來越深刻,傾聽對方的意願也越來越強烈,我們也越來越靠近核心。尤其,參加次數比較多的專家學者,越來越能夠在自己的思想裡去吸收別人的意見。”謝大寧發現,這次“北京會談”,已經不用再向大家解釋台灣島內的情況,因為大家都已經很清楚瞭解,而在過去剛開始舉辦第一次會談的時候,大陸的朋友對台灣島內的感受則不是那麼深切。
前民進黨主席、台灣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許信良在全程參與完“北京會談”後接受了中評社記者的採訪,他說:“就未來兩岸發展問題,張亞中教授提出的第三憲論述,和我的主張完全一樣。”因為兩岸的現狀就是“兩憲”,張亞中指的第三憲,也就是借鑒歐盟經驗,把兩岸簽署的各種協議變成第三種憲法,不只是論述,是促進兩岸關係朝向一中框架、強化一中框架的具體建議,也與他日前提出的“中國議會”概念相同。此外,他還建議,兩岸應該忘掉過去,重新開始,兩岸未來發展建立新的關係最重要。
本次“北京會談”取得圓滿成功,兩岸學者對來年將在香港舉辦的會談滿懷期待和熱情。謝大寧認為明年的會談應該著重探討如何解決政治安排方面的問題,吳東野則建議明年討論的議題可以更細些,從單一的議題上進行擴散,試著推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