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文化沙龍 李鴻忠分享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30 00:33:32  


中華文化之傳統與創新“文化沙龍”。(中評社 李文輝攝)
  中評社台北5月30日電(記者 李文輝)湖北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中華文化總會、中國文化大學29日在文化大學舉辦以“中華文化之傳承與創新”為主的題的文化沙龍,吸引文大師生近千人聆聽。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強調,這次文化之旅,是要加強湖北與台灣交流合作,營造新的緣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確立是“中華文化”,最後的標誌也是“中華文化”,實現“中國夢”最終、最重要都是以文化為標準。

  “文化沙龍”由中國文化大學董事長張鏡湖、李鴻忠發表專題演講,接著文大校長吳萬益主持座談,邀湖北文聯主席作家熊召政,文大歷史系主任桂齊遜,武漢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馮天瑜發言,並由文化總會秘書長楊渡總結。 

  張鏡湖說明中國文化大學對於中華文化的研究成果,一是創校之初,出版了《中文大辭典》約5萬字,超過康熙字典,連周恩來都稱讚。二是出版《孔學今義》,4年前北京大學出了簡體版;去年12月浙江大學出了英文版。三是《禪學的黃金時代》,不僅討論禪宗,也包括儒家、道家思想;四是《敦煌學》、五是《陽明學論文集》、六是唐詩的研究,英國湯恩比說過“21世紀將是中國人的世紀”,當時沒人相信,如今證明有根據。

  李鴻忠提出,他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談“兩個觀點,一個期望”。觀點一是中華文化到現在保持勃勃生命力,來自於傳承與創新並行不悖,就像湖北隨州炎帝故鄉千年銀杏樹,枝幹蒼老,依舊年年豐產銀杏。觀點二是,中華文化在世界四大文明碩果僅存,如此旺盛生命力,傳承至今,有其獨特優勢,生機勃勃,是因中華文明包容創新,先秦諸子齊放爭鳴,傳承至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