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楊孟哲:釣魚台事件凸顯琉球人悲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05 00:09:52  


 
  楊孟哲強調,1972年“琉球回歸日本”之後,他提出多點質疑:有沒有透過琉球公民投票?有沒有和二戰戰勝國討論同意,琉球歸屬明顯偏坦日方?依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他質疑日本到底是“有條件投降”、還是“無條件投降”?國民黨政府蔣介石以漂亮政治語言“以德報怨”實質效果有多大?現今日本政府是否真正檢討戰前日帝行為?都可拿出來討論。
 
  楊孟哲表示,琉球文化深深影響日本,從三弦琴(三味線)、中國“唐手道”從琉球傳到日本變“空手道”,但琉球卻是很悲哀、悲慘的民族,二戰以來未解決的東海問題,都是從八瑤灣事件發酵,然後牡丹社事件,清廷胡裡胡塗賠了夫人又折兵,壯大了日本帝國主義,也撫平了幕府“大政奉還”後的內戰危機,因為他們發現,只要一致對外,就有利可圖,以軍事侵略為重要指標。

  楊孟哲表示,日本北方四島、釣魚台、竹島等領土爭議,都源自明治維新後,日本趁鄰邦之危,以所謂國際法上“無主地先占”理論,攻城掠地,事實上,連爭議較少的北海道,也是無主地先占而來,不是日本“固有領土”,讀日本史的人都清楚,北海道是近現代史,大和人稱它為“蝦夷地”,日本戰國時代也只戰到東北地區。
  
  日本二戰後再次併吞琉球,但是日本只享有行政權,真正主權仍掌握在美國手上,這是二戰以來未解決的問題,楊孟哲一直講1871年、1874年,就是因為這兩年,改變了整個中國歷史、也改變台灣命運。

  楊孟哲說,他已找出若干關於慈禧太后的史料,破解當年日本出兵藉口所說,牡丹社事件之後,清廷對琉球受難者不聞不問,清廷確實派有專人對琉球人撫恤,他質疑日本學界避重就輕,這裡面有很多爭議點,還可以再談。

  他說,現在台灣馬政府對釣魚台事件只是在玩“家家酒”,不當成正事在處理,如果中國對這次釣魚台不能展現應有實力護島決心,那中國豈不是大和民族永遠所瞧不起的“次等國家”,坐實日本右翼團體所說,二次大戰並沒有敗給中國,現今只是休戰讕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