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台產潛艦要下水 林宗達:三大困境都沒解決
http://www.CRNTT.com   2023-06-06 01:15:49


國際軍務雜誌社社長林宗達。(中評社 黃文杰攝)
 
  第一,沒有由小到大,缺乏經驗積累。潛艦自造非常難做,主要潛艦製造國是德國、瑞典、法國、荷蘭,亞洲就是日本與韓國,以韓國為例,潛艦技術轉移來自德國206型(Type 206)潛艦、212型(Type 212)之出口型―214型(Type 214),德國最早發明U型潛艦,直到1960年代才研製排水量為450噸之206型潛艦,

  林宗達說,台灣發展IDS沒有自製經驗,馬上打造1800噸級潛艦,這種一步登天做法,無論對當前“國防”工業或未來軍備發展都相當不利。簡單說就是揠苗助長的軍備發展。

  第二,外來技術,容易被卡脖子。台灣潛艦製造的技術主要是依賴韓國的技術支援,然韓國又跟中國大陸經濟緊密結合,即以2021年為例,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夥伴,且2019年至2021年期間,韓國對外國的貿易順差,中國都位列前三名,亦即言,在這三年中,中韓貿易是韓國賺取中國的錢要比中國賺取韓國的錢多。

  林宗達解釋,如此貿易關係就注定,當韓國將潛艦製造技術支援台灣的IDS之際,中國一定會運用經濟外交手段,向韓國施壓,以阻絕台灣IDS之建造。果然去年韓國潛艦技術人員都撤走了,而中國就是讓韓國召回協助台灣製造潛艦技術人員之最為重要的外力。

  第三,缺乏關鍵技術,尤其是影響潛航持久性之絕氣推進器。潛艦之所以是一種海軍作戰之極具威脅性的攻擊武器,主要就是其潛藏於大海,而不易被察覺。因此,潛艦不是能夠沉下去就好,更為要考慮其潛航之持久性。

  林宗達認為,基本上,核子動力潛艦幾乎可以不用浮上來換氣,但一般柴電動力潛艦如要能有更佳之潛航持久力,就必須要有先進的AIP裝備。目前擁有研製AIP裝備的國家相當有限,即使韓國也無此技術,而須借助德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