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姜書益談19世紀中俄東界邊境談判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23-07-20 01:07:39


台灣前駐俄羅斯代表處副代表姜書益。(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台北7月20日電(記者 黃文杰)俄羅斯同意中國使用海參崴港,並願意與中、朝共同開發圖門江口岸,使吉林琿春地區出海問題獲得緩解,中俄東界走向的形成,再度引起重視。台灣前駐俄羅斯代表處副代表姜書益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提到中俄東界,自然提到由烏蘇里江口至圖門江設置界牌,當年中俄界碑瑪(М)字牌,倭(О)字牌,亦(И)字牌,現已為俄人搬到海参崴博物館。

  姜書益,中國文化大學俄語系、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及美國佛萊契爾法律外交學院碩士,俄國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博士班,並曾追隨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趙中孚教授研究中俄東界勘定問題,後擔任“外交部”蘇聯科長,台灣駐俄羅斯、白俄羅斯副代表、代表等職,曾處理蘇聯油輪“陶甫斯號”船員之遣返,台灣駐俄羅斯代表處之開設等重要任務。

  俄羅斯政府同意從6月1日起使用海參崴,作為內貿貨物跨境運輸的轉口港,同時也歡迎中國參與庫頁島和南千島群島的開發。

  姜書益指出,俄羅斯對庫頁島之概念,一直非常模糊,直到19世紀始知其為“島”。俄人係依據滿語稱該島為Sahaliyan annga haga,意為“黑河口之島”,嗣後俄人乃稱該島為“薩哈林”(Sahalin)。日本自17世紀以來稱該島為唐太、北蝦夷,直到明治二年(1869年)才正式稱“樺太島”。1860年“北京條約”庫頁島主權為沙俄所得,1905年南部歸日本,二戰結束,該島為蘇聯佔領,蘇聯解體後,1992年庫頁島總督費德羅夫曾訪問台灣,目前該島與台灣高雄漁會進行漁業合作。

  說起中俄關係,影響姜書益很深三位教授包括徐熙民、楊爾瑛以及馬兆熊,尤其徐熙民是大清國北京俄語專修學堂教習,後任校監,1899年曾在黑河(璦琿),親眼目睹沙俄哥薩克騎兵屠殺華人,1917年俄國大革命發生,大批沙俄將领逃过黑龍江,某日中午又親眼目睹一名哥薩克將领,遭華人苦主買通"紅鬍子”刺殺在街道上。1929年蘇聯因中東鉄路問题,與張學良東北政府發生衝突,東北軍旅長韓光弟陣亡,中蘇軍艦在黑龍江發生衝突,互有損傷,結果中蘇在滿洲里舉行會談,楊爾瑛教授曾參加此次談判。

  後來跟著趙中孚教授研究中俄東界勘定問題,姜書益發現中俄東界勘定後,俄人仍不時將界牌向中方一側挪動,不斷蠶食中國領土,中俄界牌竟然被俄人搬到海参崴博物館。

  姜書益解釋,1860年俄國使者伊格拉契耶夫,以調解英法聯軍有功為由,與恭親王奕訢簽署中俄“北京條約”,取得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土地,次年四月清廷派倉場侍郎成琦。吉林將軍景淳、與俄濱海地區總督卡扎凱維奇進行實地勘查,雙方簽署“中俄勘分東界約記”,並互換界圖。俄方以白棱河標示不明確,堅持土爾河就是白棱河,遂根據“北京條約”之規定,從松阿察河跨興凱湖至土爾河劃一直線,作為中俄國界,致使興凱湖五分之四面積劃入俄國版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