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桃園虎頭山漢學步道藏虎字帖 看漢字演化史
http://www.CRNTT.com   2021-09-28 16:28:17


桃園虎頭山漢學步道,有58個“虎”字,宮燈、牆面都有“虎”蹤,各種字帖都有。(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桃園9月28日電(記者 黃文杰)民進黨執政以來,積極推動“去中化”,許多書法字帖,年輕人也愈少有機會欣賞。不過在桃園虎頭山下的桃園孔廟周邊,有條“漢學步道”,短短200公尺藏有58個“虎”字,最早出自甲骨文,各朝代用不同形象出現,彰顯漢字的內涵,邊走、邊學、邊發現“虎”蹤。

  “漢學步道”在桃園升格前,國民黨執政就已經建置完成,全長200公尺,沿著公園路、桃園高中圍牆的入口而建,經過一口水池、再經過孔廟與原住民會館,沿線布設24處不同歷史“虎”字的演化,連宮燈、牆面都有“虎”蹤。 

  桃園市府指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許多信仰都是以“虎”為象徵,台灣的保生大帝、西王母娘娘、城隍、山神、土地公,坐騎都是虎,虎被視為“虎神”,所到之處都受膜拜。

  桃園虎頭山是桃園最知名的旅遊步道,這裡還有桃園孔廟,當初規劃漢學步道,網羅歷代名碑漢書法家所有各種篆書、隸書、楷書、行草的“虎”字,藏在步道。

  王羲之的書法,乾隆皇帝讚美書法是“龍跳天門”、“虎臥鳳閣”一般,形容書法如“龍”似“虎”般,能感受到具有“龍跳”的律動及“虎臥”的穩重,

  虎字的演化,最早出自甲骨文,各朝代用不同形象出現,彰顯中文字的內涵;用58個“虎”,就是要讓民眾了解文字的內涵與趣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