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牛煦庭:蔡拼聲量外交 看不到實質外交成果
http://www.CRNTT.com   2020-04-22 00:13:46


牛煦庭。(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桃園4月22日電(記者 黃文杰)無黨籍桃園市議員牛煦庭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蔡政府捐贈口罩與醫療物資給其他國家,不斷以“Taiwan can help(台灣能幫忙)”當宣傳主軸,顯然公共衛生、防疫,是台灣的優勢戰場,問題是,蔡政府自滿於國際“發聲”感謝,如果沒有換來具體外交成果,作法跟台灣譏諷中國大陸搞“大外宣”,有何不同?

  他說,真正具體外交成果,就是加入國際組織,或是換來簽備忘錄或簽署FTA,國民黨執政還有外交表現,反觀蔡政府過去四年,先後跟7國斷交,剩下15個邦交國。即使這次疫情讓“台灣聲量”創下新高,那又怎樣?頂多就是“聲量外交”,看不到實質外交成果。

  牛煦庭,1990年生,政治大學外交系學士、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碩士,2016年10月加入國民黨,曾是市黨部國民學堂執行秘書,牛煦庭2018不滿國民黨初選提名辦法,直接以無黨籍參選,順利當選桃園市議員,現在經常上電視談話節目。

  台灣捐贈歐盟及會員國560萬片外科口罩,獲得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表達感謝,蔡政府強調“Taiwan Can Help”,“口罩外交”算不算台灣的外交突破?

  牛煦庭分析,“口罩外交”,不能直接稱為“以疫謀獨”,但確實是展現台灣的軟實力,當台灣在經濟、軍事、國際關係沒有辦法取得巨大優勢,必須要用軟性凸顯自身存在價值,可以知道,公共衛生、防疫,是台灣的優勢戰場,這樣操作是正常,也是軟實力外交的好機會,不過,效果不會馬上反映出來。

  他認為,捐口罩與醫療物資,會不會馬上贏得受捐贈國的“感恩戴德”?倒也不必,軟實力不像硬實力這麼顯性,卻是拉近關係的好方法,頂多是國際社會講些好聽的話,但是這樣的聲音,能不能換來具體外交成果?必須持保留態度。

  牛煦庭說,全世界因為疫情緊張,不太會藉由挑起台灣敏感議題,進而得罪中國大陸,頂多就是共同呼籲,倒是可以觀察哪些人出來感謝台灣?

  他說,看到國外有政要出來講話,就代表這個國家支持台灣?答案未必,每個國家面對中國大陸,會有一些“親中”或“友台”的國會議員,這些議員講話,就代表該國主流民意?進而影響“挺台”的外交政策?未必如此,但是可以理解,疫情這段時間,蔡政府在國會路線下功夫很深。

  被問到,當球越打越高,對台灣真的有利嗎?

  他說,軟實力來看,“有”總比“沒有”好,會不會換到具體外交果實?不知道,會不會激怒中國大陸,對台實施報復的“後遺症”?倒也不會,但是中國大陸對付台灣,也就是“大對小”方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台灣徹底邊緣化。

  牛煦庭指出,懂國際外交都知道,當世界衛生組織幹事長譚德塞,嚴詞批評台灣,背後當然配合中國大陸進行“大外宣”,不料立刻換來蔡英文與“外交部”立刻跳出來互嗆,等於把蔡推到第一線,這樣動作相當危險,如果大家都“冷淡以對”,不去講這件事情,這樣外交信號才最恐怖,因為把台灣邊緣化,更讓蔡英文難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