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桃園農博落幕 鄭文燦接著要辦文創博覽會
http://www.CRNTT.com   2018-05-14 00:37:26


為期40天的2018桃園農業博覽會正式落幕,市府統計,共吸引339萬4,147人次參觀。(照片:桃園市政府提供)
  中評社桃園5月14日電(記者 黃文杰)2018桃園農業博覽會13日傍晚舉行閉幕式,民進黨桃園市長鄭文燦宣布明年繼續舉辦桃園農博,每年都會變換不同策展主軸,讓農博品牌帶動新屋觀光、桃園農業及青農育成。

  鄭文燦也提到,新屋是桃園魚米之鄉、客家農村,展現不同魅力,成為台灣新的起點,將持續用創新及多元設計經營桃園農博,市府正在規劃籌辦“2018桃園文創博覽會”,由文化局統籌,納入文創、青創、客創、農創及原創元素,帶動文創發展。

  2018桃園農業博覽會,自4月4日(兒童節)至5月13日(母親節),一共40天,吸引339萬4147人次參觀,創造新的農業價值,結合科技、生活、生態及環保等價值,並以“循環經濟”、“綠色生活”、“地景藝術”、“科技農業”為四大主軸,共有6大主題專區、25個展館、4個市集、超過300場活動,展現台灣農業潛力、實力及魅力。

  桃園農博由桃園市政府和“農委會”共同合辦,兩年合計總經費8億5千萬元,“農委會”補助3億元,其中“創新農機館”是由“農委會”策展,共有52家農機廠商參展,總訂單金額也超過5千萬元。

  鄭文燦表示,農博是以“循環經濟”為整體設計理念,園區首創農事智慧電網,坐擁2處光電廊道、氣象站風機、溫室屋頂等10處發電設施,截至5月13日為止總發電量達12萬7970度,足夠供應427個家庭一個月供電量,園區用電全靠自給自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桃園農博前後40天,比去年更久,不過去年參觀人數超過1千萬人次,今年反倒是339萬4147人次,怎麼縮水了?
 
  市府新聞處長張惇涵解釋,差異主要是計算方法的不同,去年由各個進出口按次統計,今年則是大型活動第一次使用科技機制計算,以12處人流監測系統及中華電信手機使用推估,更為科學、更為嚴謹。

  張惇涵表示,農博園區廣達30公頃,本來就是開放式的空間,人次計算的各種方法有所不同,這次採用人流的IoT(Internet of Things)科技,這是首創,將來也會運用在其他活動上,而桃園農博不以旅客人次為宣傳重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