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烏鎮的最美傳承:日日新,不改聲聲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16 11:06:49


  中評社北京8月16日電/浙江在線訊,烏鎮東栅的晚晴小築,是當代文學名家木心的故居。在這裡,記者聽到了一個訣別故鄉而又回歸的故事。

  上世紀90年代,從紐約回到故鄉的木心,看到的是破敗不堪的烏鎮。“‘故鄉’,就是‘最熟識的地方’,而目前我只知地名,方言,沒變,此外,一無是處……永別了,我不會再來。”失望傷感的木心寫下《烏鎮》一文。

  彼時,拂袖而去的木心沒有想到,自己還會再回來,甚至住到終老。2006年,79歲的木心回到烏鎮,定居於晚晴小築。

  烏鎮靠什麼喚回了這位漂泊海外多年的游子?木心說,回來,是因為這裡還和小時候一樣;他又說,回來,是因為這裡和以前不一樣。

  一樣的,是烏鎮的文化,烏鎮的美;不一樣的,是烏鎮不再衰敗,不再冰冷。確實,除了和小時候一樣的故居,還有家鄉人用真誠和熱情,用長達5年的鴻雁傳書,喚回了這位曾經遠走的烏鎮人。

  走完整個小鎮景區只需個把小時,一路上,也許你會感嘆江南建築的秀美,“互聯網+”的先進,但你越走近它,就越發覺在這座小鎮,人才是最美的風景。

  烏鎮也曾經歷過歷史風霜的洗禮,從軍事要塞到商貿重鎮,有過戰亂、有過衰敗,但始終洗不掉烏鎮人不甘現狀、勵志進取的心性。若說鄉愁,這便是烏鎮人深藏的鄉愁。或許,在烏鎮人眼裡,唯有留住鄉愁,才能守住那份沉甸甸的責任。

  老街頽損了,民居破舊了,人氣蕭條了,烏鎮人開始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為了古鎮保護和旅遊開發,烏鎮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古鎮上所有現代建築統統拆掉,這個做法在當年並不多見。站在新起點,當時沒有人知道這樣做是對還是錯,只有勇於嘗試,才能驗證結果。進取求變的烏鎮人在巨大的爭議聲中,義無反顧地前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