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討論會現場(中評社 束沐攝) |
中評社杭州7月6日電(記者 束沐)近年來,參與大陸的“雙創”熱潮成為兩岸青年交流的關鍵詞,也成為了兩岸關係融合發展的新增長點。台灣青年在大陸創業如何走好第一步?如何做好在大陸發展的規劃?日前,參加“復興之路”研習營的台生碩博士們對此展開熱議,紛紛就在陸創業“起手式”談心得、提建議。
中國社科院財經系博士陳彥蓉已經離開台灣多年,在2014年來大陸前曾在歐洲居住過一段時間。她表示,在大陸創業並不那麼容易,台灣人想在大陸創業前一定要要深入了解當地市場和商業體系。她指出,現在大陸鼓勵公司上市,企圖和美國納斯達克抗衡,所以大部分創業者的目標就是上市。她也感慨現在大陸科技是跨越式發展,一下子跳過了信用卡時代,鄉村民眾對國內外新聞的獲取能力也不輸台灣,反觀台灣都在關心自己的新聞。
陳彥蓉建議,剛畢業的台生最好選擇先找一家比較好的公司留在大陸工作,多了解一些想法、多認識大陸人,積累一段時間後再去創業,因為創業歷程十分艱辛,需要認識熟悉當地法規、金融的當地人。她說,在大陸創業需要放眼全世界。她也強調,台灣青年若要來大陸發展,就要下定決心,深耕大陸。
清華大學電腦人工智能專業博士呂慶輝已經是一位創業者,他在台灣、廈門、北京三地設有公司。他表示,兩岸企業的最大區別在於大陸企業更有眼光、更有競爭力。他指出,台灣不少企業根本沒有能力在大陸參與競爭,他們之所以能在台灣生存,是因為台灣市場小,大陸懶得進去。他以親身經歷舉例說,他們設計的自動翻譯系統,台灣企業並不重視,提出的問題也很沒眼光,但大陸的企業就十分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