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主榮分析兩岸室內設計人才。(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他比較兩岸名詞差異,大陸把室內設計行業叫做環境藝術,簡稱“環藝”,通常不是讀建築來做室內設計,比較偏向美工人才,台灣因為人才培養“陰錯陽差”,加上台灣人文底蘊又很夠,漸漸一枝獨秀。
魏主榮告訴中評社,台灣這十幾年的豪宅推案量,讓這群設計師有了舞台,尤其台中豪宅比台北豪宅更受矚目,原因在於台北豪宅,其實不太算豪宅,主要是台北土地成本太高,營造商不願花太多錢投資住宅裡面的居住品質,可是台中不一樣,建商取得土地成本比較合理,願意把這樣成本轉嫁到施工品質、衛浴設備、廚具與公共設施。
他說,自己當年大學讀建築系,整個台灣建築業相當紅,這種場景就好比現在的大陸,大量拆房蓋房,大陸建築業很火,當台灣建築量開始飽和,學建築開始轉設計,加上台灣懂得華人生活美學,日本恐怕也打不贏台灣,因為日本室內設計偏向功能。
魏主榮舉德國紅點設計得獎者為例,可以看出來,台灣設計產業的強項,台灣室內設計在全球版圖有一定地位,台灣工業設計,或許還打不過百年工業歷史的德國或美日,唯獨室內設計經常得大獎,這讓德國紅點評審“覺得不可思議”。
他表示,道理很簡單,台灣人才培育管道特殊,又有台灣與大陸舞台,當台灣豪宅數量飽和,換成上海等大陸豪宅產業快速興起,台灣室內設計師很容易說服大陸的大老闆,因為台灣設計師知道什麼是生活、什麼是美學。
魏主榮告訴中評社,大陸早年欠缺建築人才,台灣建築師在大陸很夯很搶手,不過現在大陸轉往歐美網羅人才,因為歐美建築也不景氣,跑到大陸找舞台。大陸建築營造產業快速崛起,建築產業或許可以炒短線,直接找歐美最好設計師合作,但室內設計還是需要時間養成。
他說,大陸住宅市場舞台實在太大,台灣恐怕切入不到中價位的住宅市場,但大陸豪宅或頂端精品,台灣還領先大陸五年,保有競爭優勢。
台灣前一波經濟不景氣,開始不蓋廠房或辦公大樓,台灣設計師能量跑去投入旅館設計。魏主榮說,尤其前一段時間,兩岸和平榮景,大量陸客來台灣,旅館飯店需求旺盛,進入市場需求的高峰期,可以看到“市區蓋旅館、郊區蓋民宿”,因應陸客需要,旅館不能太高檔,但要有創意與特色。
“現在這群人轉到大陸協助蓋旅館”,魏主榮說,原因就是陸客不來,他們學校就有老師被萬達集團給挖走,專門蓋旅館,當設計總監,一年要蓋15棟到20棟五星級飯店旅館,這波大陸拼命蓋旅館,不少來自台灣的設計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