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4月7日電/前國民黨祕書長李四川在離職前提出“黨務革新”報告,建議取消“國共論壇”。此議一出,國民黨又掀了一場小小的茶壺風暴。
自由作家羅智強7日在中國時報撰文指出,為什麼“國共論壇”的存廢會成為“議題”?這個疑問,不妨用另一個問題來凸顯。
鑒於兩岸關係暗流潛伏、風險處處,蔡英文認為民共之間建立互信非常重要,於是提議民共之間不妨成立“民共論壇”,透過交流增加了解。若然,各方會如何反應?
我想很多質疑國共論壇的人,可能會反過來肯定蔡英文心繫兩岸,想法務實。至少大概很少人會質疑民進黨“傾中”。
這種“雙重標準”的矛盾,在過去這大半年,幾乎無時無刻不在上演。當馬英九與習近平會面時,綠營痛批馬英九“框限台灣人民的選擇”。但當蔡英文被問到,如果選上“總統”,願不願意和習近平會見?蔡英文則又忙不迭地大喊“我願意!”
所以,不管有沒有“國共論壇”,任何事情,只要國民黨做的就是“賣台”,蔡英文做的就是“愛台”。除非國民黨回到“漢賊不兩立”的“共匪年代”,否則,不管國民黨怎麼切割,都很難離開這種“以人論事”的雙重標準兩面刃的攻擊。
從事實端言,李四川並沒有錯,因為以台灣“當前”的主流民意來看,很多民眾確實看不順眼,認為這是傾中大拜拜。但“廢除國共論壇”可否避開這一頂“傾中”帽子?卻是可商榷的事。
這當然是難題,對國民黨的新團隊,看起來“廢除”並不在其選項中,但不管要維持或修正“國共論壇”,李四川點的“事實”也不妨當成一種善意的提醒。
但就根本言,這件事是應該超越“國民黨難題”的框限來思考的。不管台灣朝野、藍綠政黨,全體台灣人民都要問一個問題,這樣的“雙重標準”是對的嗎?如果,把“政黨標籤”移除,兩岸和平,不該是跨越藍綠共同追求的目標嗎?若對這一點並無疑義,不管是國共或民共,跨兩岸的政黨交流有助於增加溝通理解,也就有助於和平的鞏固,不是都該正面看待嗎?
整體社會若不能學會以相同標準就事論事,台灣公共討論的品質如何提升,理性的民主政治如何紮根呢?
如同蔡英文當選“總統”後,以陳長文教授說的“髮夾彎”曲度,快速地向國民黨的兩岸路線靠攏。不就說明了,其實國民黨的兩岸路線才是正確的。
國共論壇的存廢,點出的也是一模一樣的矛盾與荒謬,今天“民共論壇”之所以不成為議題的另一原因是,共產黨無意和民進黨“論壇”,但若有一天共產黨有意願時,蔡英文再度大喊“我願意”,會讓人驚訝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