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對僧侶在紮什倫布寺,開懷笑著。(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桃園7月16日電(記者 黃文杰西藏採訪後續報道)由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與中國評論通訊社共同舉辦的“兩岸三地攝影家西藏行”攝影采風團,攝影家對於藏族豐富的人文最感興趣,除了老人、小孩,永恆不變的最強話題主角,扮演藏傳佛法守護者與弘揚者的喇嘛,往往也是鏡頭捕捉的對象,不論喇嘛行走或是樹下沉思,簡單的肢體動作,富有慈悲與智慧。
由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與中國評論通訊社共同舉辦、兩岸三地攝影家共同策劃的西藏攝影采風行啟程,6月25日正式展開,7月4日結束,前後10天。走訪布達拉宮、桑耶寺、大昭寺、雍不拉康等知名寺廟,拍攝藏族人文風情,也紀錄天湖納木措、哲古草原、羊卓雍措、卡若拉冰川等自然奇景,經拉孜翻越海拔5220米的加措拉山口,在巍峨壯麗、氣勢磅礡蜿蜒千里的喜馬拉雅山脈中,向地球之顛挺進,到達珠峰大本營。
每次進到藏族廟宇,或多或少總會看到大小喇嘛,坐在千年古廟,狹窄密閉的空間,反覆誦經,空氣中瀰漫藏香,混著無止盡的低沉經文,莊嚴神聖。
喇嘛是藏語,意為“和尚”。本來並不是每個出家人都能稱為喇嘛的,男出家稱沙彌比丘,女出家稱沙彌尼,受具足戒的稱比丘尼。
在中國的內蒙古、青海、西藏等處,皆稱僧為喇嘛,意思是上師。
藏傳佛教又分成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格魯派,通常只有藏族人或是教派信眾,才能分辨當中的差異。
許多千年古寺內部,是不允許拍照,連相機關閉閃光燈,也不允許對著神佛與喇嘛拍,喇嘛僧侶一發現攝影鏡頭,也會閃躲或制止。
當然,色拉寺的辯經場是戶外且公開,可以看到喇嘛們追求智慧的頓悟,反倒是圍觀的遊客,純粹看熱鬧居多。
有許多寺廟,好比歷代班禪額爾德尼駐錫地-紮什倫布寺,寺內香爐紫煙升騰,供台燈火閃爍,眾佛尊容各異。
許多藏族與遊客,專程來瞻仰十世班禪大師靈塔,當然也包括外地來的僧侶,因此這裡的喇嘛,不易分辨是紮什倫布寺或是外地和尚、比丘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