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許信良:我的父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24 17:26:31  


  中評社台北10月24日電/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的父親許文懷日前病逝,享壽99歲。許信良今天在美麗島電子報撰文,題為“我的父親”。文章全文如下。

  父親生於公元一九一五年二月初一日,夏曆甲寅年十二月初十日。以台灣傳統的算法,今年九十九歲。

  父親七歲就讀大崙公學校,十三歲畢業後,接著就讀中壢公學校高等科。日治時期的公學校相當於現在的國小,公學校高等科相當於現在的國中。在公學校和高等科,他都是班上年紀最小的畢業生。三個星期前,父親走完人生的最後旅程。在人生這所大學,他卻是所有同學中年紀最老的畢業生。

  在父親上學的那個年代,只有成績優異的公學校畢業生才有機會就讀高等科。父親本來有機會受更多更好的教育,他本來也應該有機會過更絢麗不凡的一生,可是,和自古以來絕大多數農家子弟的宿命一樣,他接受命運的安排,為家庭犧牲一切個人的機會。

  父親小時候,許家稱得上是中等富裕農家,擁有五十甲左右的稻田和茶園。父親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在那個時代的封建農家,他的身分很難不成為家庭農事的總管,事實上成為帶領一大群長工工作的工頭。

  父親其實對文學和歷史有高度的愛好。除了正規的日式教育,父親在農事餘暇也從私塾老師讀了一些漢學。在輕鬆的時刻,他總會不自覺地吟唱幾句他還記得的唐詩。他也非常喜歡講述他從野台戲聽來的中國歷史故事。在鄉下,一年總會有幾次廟會,請戲班搭台演戲。他絕不會錯過任何這樣的場合。他總是站在最接近戲台的位置,聚精會神地看完整齣演出,不漏聽一字一句。這可能是父親前半生唯一的娛樂。即使在享受這樣的娛樂,他真正的興趣還是在學習。

  父親一生最大的優點,是永不停止自我學習和自我成長。可是四十七歲以前的父親,只是父母的好兒子,兄長的好弟弟,弟弟的好兄長,他沒有自己。他沒有機會發展個人的天份和才能。他唯一的成就,就只是一個好農夫,從農作物的成長中獲得一份滿足。

  我從小就不斷反覆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我處在父親的境遇,我會如何?我知道我一定會反抗。我一定不會接受命運的安排。我一定不會接受父母兄長的權威。我一定不會放棄發展自己。

  父親不可能不曾思考這個問題。他不可能對自己前半生的命運了無遺憾。當時,台灣已經有不少年輕人到日本求學。以父親有權分得的財產,足足有餘支持他到日本讀書。他後來也堅決向我的祖父母要求讓他的弟弟,我的屘叔,到日本上中學和大學。

  我不曾和父親討論過這個問題。但是,作為農家子弟,作為父親的兒子,我確信我知道答案:他愛父母,他愛兄弟,他愛家庭。他願意為愛犧牲自己。他一定非常清楚,如果他不接受命運的安排,整個家庭一定會受到傷害。

  四十七歲以後的父親,由於兄弟分家,他才開始成為一家之主。“耕者有其田”政策讓我們家失去大半田地。分家又分得了一大筆債務。我們兄弟姊妹又都還在需要花錢的求學階段。開始成為一家之主的父親,也開始了他為妻子兒女犧牲的後半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