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平潭綜合實驗區之總結篇:走不一樣道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02 00:35:40  


平潭島目前人口約40萬,未來城市規模發展,設定為100萬人,基礎交通設施正在逐步加強。(中評社 黃文杰攝)
 
  風,也是平潭潛在的困境,類似新竹的九降風,造成生活上的不便,怎樣化逆境為祝福?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透過科學方法,一方面在北部沿海,設立風力發電設施,可供開發的風能資源在100萬千瓦以上,第二就是,通過長期的植樹造林,特別是防風固沙的沿海防護林建設,島內近地面局部風力明顯減弱。

  副主任周青松說,為了削弱強風對島上居民的生活不便,平潭島在當初的城市規劃,在北部沿海設計一整排的住宅高樓,間接阻擋強風灌入全島。

  上述都是硬體建設,只要花時間,肯定看到具體成果,下一個問題,連海峽兩岸記者都關切,平潭有沒有一套吸引人才的具體方法?

  官方提供的資料,平潭島居民最擅長是船舶修造的技術,再來就是隧道工程,光島外隧道工程從業人員近3萬人,分包的全大陸的隧道工程年產值超300億元。

  這是平潭人的光榮歷史,未來的平潭,勢必要走不一樣的道路,人才絕對是關鍵,服務業也要跟上,福建省最近徵召一批博碩士高材生到平潭,協助對外招募頂尖人才。

  龔清概說,在規劃的文化教育區,利用兩岸優質教育資源,根據共同規劃、合作辦學、合作管理的原則,加快建設平潭海洋大學,也提供創業基金給台灣年輕人來平潭投入文創產業,“實際比大陸大學畢業生還優惠”,促進兩岸設計、廣告、傳媒等文化創意產業及動漫產業合作,希望以5年的時間,吸收台灣先進的管理,努力建成兩岸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和文化創意產業合作示範基地。

  這正是平潭島標榜的“五個共同”精神。

  共同管理,兩岸做得到?或是做不到?尤其台灣官方對平潭的定位,始終沒有很清楚,造成台灣工商界甚至年輕人,不敢放手去平潭投資或工作。

  大陸有沒有必要修正“五個共同”說法?試圖化解台灣島內,一直解讀對台統治的憂心?

  平潭綜合實驗區管理委員會主任龔清概分析,共同管理是方法、方式,是過程,要兩岸共同探索,“誰都不能講說,什麼是最好的辦法”,但是新的通道、新的平台及新的模式,已經啟動與開始,相信只有等產業進駐後,台灣民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會提出訴求,現階段就是“為建設兩岸共同家園,創造基本條件”來努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