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林泉忠:兩成琉球人支持獨立、六成反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9 00:33:00  


林泉忠擔任引言人,分析“琉球/沖繩民衆國族認同的過去與現在”。(中評社 李文輝攝)
  中評社台北7月29日電(記者 李文輝)台灣大學政治學系主辦、兩岸統合學會協辦的“波茨坦公告紀念研討會-琉球地位與東海和平圓桌論壇”26日上午登場,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泉忠談到琉球的國族認同與琉獨問題,說明目前琉球人受訪者兩成支持獨立、六成反對。由此可知,族群認同與民族/國家認同的兩面性、認同的可變性、國家力量介入的可操作性,以及從“中心--邊陲”關係視角,“邊陲”是否為宿命等問題,都值得反思。

  台灣近40年來第一次就琉球地位進行公開探討的“波茨坦公告紀念研討會-琉球地位與東海和平圓桌論壇”,26日上午在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第一會議室舉行。在討論第二子題“琉球的國族認同與琉獨問題”時,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泉忠擔任引言人,分析“琉球/沖繩民眾國族認同的過去與現在”。

  林泉忠首先提出三點問題意識:一、134年以來,琉球人身份認同經歷了什麼樣的變遷?二、琉球人認同問題的特徵是什麼?三、琉球的個案對理解什麼是認同,理解認同變遷的原因會帶來什麼啟示?

  林泉忠說,“Uchinanchu”(ウチナーンチュ)認同從近代開始,是併吞促成琉球一體化的結果。而琉球民眾的“日本人”意識也從近代開始,併吞前並不存在,是併吞後日本化教育的结果。

  林泉忠提到,琉球人民的琉球與日本兩種民族主義的出現,身分認同從 “琉球處分”到“日本人”身份認同的建構時期。而美國統治期間,琉球也歷經戰後初期離日思潮與獨立論、“復歸日本”運動、以及“反復歸”動向。目前琉球人受訪者兩成支持獨立、六成反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