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台北會談擦火花 俞新天回應陳明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2-12-11 00:47:52


台北會談。(中評社 王宗銘攝)
 
  俞新天說,從兩岸政治領導與政府所提倡的,也提到在文化認同是相當接近的,十八大政治報告提到促進民族認同,是一種深化兩岸和平發展的論述,加強我們民族命運共同體的建構,馬英九今年520講話也特別強調,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強調兩岸共同遵循孫中山的思想,她對此非常贊同,因為這可以兩岸和平發展有更好的基礎。

  俞新天說,現在其實還是存在一些雜音,如何消除,讓文化認同更加向前推進?台灣目前比較存在的一個大的問題可能是,以台灣文化的多樣性來取代台灣文化中的中華文化主體性,這些觀點論述認為,中華文化或中國文化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是可以對台灣有貢獻,但是不可以成為台灣文化的主體文化。她認為這是不符合文化多元性的觀點的,毫無疑問的,大部分的民眾會贊同台灣文化的主體是中華文化,用多元性來切斷,對民眾是誤導,台灣有些人認為台灣文化是先進的、上位的,這些說法是不太正確的,事實上是要為兩岸分離或是說台灣獨立說法,來製造一些理論的根據,文化多樣性沒有高低優劣之分,所有文化都應該互相學習借鑑。

  俞新天說,要消除傲慢與偏見,使兩岸文化認同發展得更好,民族、歷史、文化、血緣、生活習俗是客觀的,主觀的是我們認同不認同,有情感的感知,如果能夠培育更好的這種情感,這是非常必要的,2008年以來兩岸有各種形式的交往,為兩岸文化認同發展打下很好的基礎,但並不一定會培育出更好的文化認同來,如果我們沒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可能零合遊戲、冷戰思維的問題還是會存在,反而會使得誤解會愈來愈大。

  回應台大國發所教授陳明通所提的兩個故事,俞新天說,她也講兩個故事給大家聽,第一是龍應台曾在文章中提到,在廣州遭到小偷盜竊證件與財物,所以要去補辦身分證件,遇到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歸結是專制與不文明、不民主的制度。而她認為,盜竊證件是全世界都會發生的,上升到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的字眼,是不是合適呢?她有一位同事在龍應台最欣賞的德國也遭小偷,這位同事是顯著的學者,卻險被當成偷渡客來對待,遭到很多不愉快的經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