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這十年中國法治建設取得了十大成就
http://www.CRNTT.com   2022-07-10 12:11:46


  中評社北京7月10日電/據中國青年報報道,“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十年,是中國法治發展的輝煌十年,是中國法治發展的黃金十年。中國法治建設戰略實現歷史性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取得歷史性進展,中國法治工作質量和效率取得歷史性突破,中國法治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實現歷史性提升。”在7月8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主辦的“中國法治這十年”講座上,主講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黃文藝教授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開創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新局面,推動法治中國建設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

  黃文藝從十個方面梳理總結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十年成就:一、創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二、中國的法治領導體制更加健全;三、憲法得到全面貫徹落實;四、法律規範體系更加完備;五、法治政府建設邁上新台階;六、司法體制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七、法治社會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八、涉外法治工作開辟新局面;九、依規治黨實現歷史性躍升;十、法治工作隊伍建設成效卓著。

  “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對法治國家、法治社會建設具有示範帶動作用。”黃文藝指出,十年來,黨中央把法治政府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頒布和實施了兩個五年《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2021-2025),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

  在法治政府建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放管服”改革又是貫穿過去十年的重點內容,包括“依法界定政府職權職責,確立和推行‘三張清單’制度——權力清單、負面清單和責任清單,權力清單明確政府該做什麼,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負面清單明確企業不該做什麼,做到法無禁止皆可為;責任清單明確政府怎麼管市場,做到法定責任必須為”。黃文藝介紹說。

  與此同時,“放管服”改革依法大幅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有效遏制了“公章四面圍城,審批長途旅行”等現象。國務院先後取消和下放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的比例達到47%,壓減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的比例達到71%。黃文藝強調:“這一系列改革很大程度上為企業鬆了綁,為市場騰了位,也為廉政強了身,激發了市場的活力和社會創造力。”<nextpage>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綫,司法體制改革是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必由之路。”黃文藝表示,改革開放特別是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就一直在搞司法改革,但是,過去的司法改革都難以和最近十年的司法改革相提并論。這十年來,黨中央著力破解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司法質量、效率和公信力持續提升。

  黃文藝介紹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人權司法保障是司法改革的重點任務,政府在這方面出台了一系列舉措。首先,糾正冤案錯案,包括浙江張氏叔侄案、河南李懷亮案、內蒙古呼格吉勒圖案等一批重大冤案錯案,提振社會對人權司法保障的信心;其次,通過廢止《勞動教養制度》《收容教育制度》等實行多年的制度,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防範新的冤案錯案發生;再次,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包括加強對當事人實體權利的司法保障、健全對司法措施和偵查手段的監督、審慎處理產權和經濟糾紛等,有效保障了當事人的人身權、人格權、財產權。

  司法改革不僅是針對司法體制的改革,也是針對全民法律意識的改革。黃文藝談到,要引導社會成員守法,不僅要依靠法治宣傳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健全獎懲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政府在這方面推出了很多舉措。例如: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格局;改變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現象,特別是在食品藥品等事關群衆生命財產安全的領域,讓遵紀守法成為理性選擇;重新定義“見義勇為”、“正當防衛”等認定標准,破解了長期以來困擾群衆的“扶不扶”、“救不救”、“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風險,推動形成“好人好報、德者有得”的正面導向。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也必然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和歷史變遷。”黃文藝說,黨中央明確提出,到2025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要初步形成;到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這就要求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向著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國目標不斷前進。”<nextpage>

  “中國法治這十年”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主辦的“向世界講‘中國這十年’”系列講座的第二講。該系列講座邀請多位著名學者,圍繞中國經濟、法治、政治、外交、全球治理等多個領域,向世界全方位講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發展成就。講座從今年7月持續至10月,每一兩周推出一期,其餘主題包括“中國外交這十年”、“中國綠色金融這十年”、“中國能源經濟這十年”、“中國鄉村這十年”、“中國與全球治理這十年”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