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華時評:超越“認知藩籬”消弭“理解赤字”
http://www.CRNTT.com   2019-12-09 11:48:12


  中評社北京12月9日電/新華網發表評論:近期,麥肯錫咨詢公司榮譽高級合夥人彼得·沃克出版新作《強大、不同、平等:戰勝中美間的誤解與差異》,引起不小反響。這位美國人往來中美十多年,基於親身經歷和深入了解,從歷史文化視角分析美國對中國存在的誤解,認為美中“認知藩籬”並非不可超越,美國應嘗試理解中國。

  當前中美關係正處於複雜敏感時期,不少雜音摩擦衝撞交織,美國鷹派不斷炒作“修昔底德陷阱”“文明衝突論”,鼓吹與中國全面“脫鈎”,以至於引發人們對“新冷戰”的擔憂。在此特殊背景下,沃克所代表的美國社會的理性聲音顯得彌足珍貴。

  沃克的一些看法較為接近中國人的自我認知。例如,他認為中國人對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看得很重,這源自中國曾遭受殖民入侵的痛苦經歷;歷史文化注定中國慣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軍事上尋求捍衛自身利益的能力,而非尋求戰爭;讓中國變得像美國一樣是個幼稚的目標……這些觀點為美國人讀懂中國提供了有益參考。

  當下中美關係的一個症結正是美國對中國的認知偏差。中美建交40年來,兩國經濟深度融合,雙邊貨物貿易額增長了252倍。遺憾的是,心理認知對接明顯滯後於經貿關係發展。特別是美國對華認知,因歷史文化制度等差異,更受到政治因素影響,呈現出較大的“理解赤字”,以至到今天還不乏美國人會問,“中國有沒有高速公路”之類常識性問題。

  這種“理解赤字”,源於缺乏了解中國的意願。正如沃克所說,“幾乎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它(美國)有了解中國的意願。”美國一些政治精英時常偏執地認為,中國遲早會變成跟西方國家一樣的所謂“民主國家”,因此對中國人千百年來形成的思維方式和文明特性“不屑一顧”。這種不願平等對話的深層心態,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文明優越論。

  這種“理解赤字”,來自對華認知的結構失衡。隨著中國快速發展,美國政治精英們對中國的關注過度集中於經濟、科技、軍事等領域,然而“在了解中國的文化歷史以及其行為動因方面付出的努力卻非常少”。美國為何屢屢讀不懂、看不透、判不准中國?對此,英國學者馬丁·雅克指出,關鍵在於忽視了中國歷史文化的整體性和延續性,忘記了中國是一個經歷興衰更替和外族入侵卻延續數千年而未中斷的文明大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