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美打破僵局 僅有“大豆公約數”是遠遠不夠的
http://www.CRNTT.com   2019-08-01 08:17:43


  中評社北京8月1日電/正當中美新一輪貿易談判即將在上海重新拉開帷幕之際,7月28日,中方消息顯示,根據中美兩國元首大阪會晤共識所達成的、中國企業採購美國農產品一事取得積極進展,已有“數百萬噸”美國大豆裝船運往中國。

  與此同時,另一項大阪會晤共識關鍵內容——美國不再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征新關稅,也有了更進一步的進展:據兩國媒體報道稱,美方已宣布對110項中國輸美工業品豁免關稅,並表示“樂於推動美國企業為相關中國企業繼續供貨”。

  中國網發表旅加學者陶短房文章表示,中美貿易摩擦,始於美方本著“美國第一”的“單贏”邏輯,試圖以單邊“極限施壓”的方法,迫使中國接受不利於自己的“城下之盟”,而美方“貿易戰我們很容易贏”的自信預估,則是促使美方團隊作此決策的關鍵。一年博弈下來,中美兩國都為貿易衝突的不斷升級付出沉重代價,而美方當初所期待的“單邊獲利”和“單邊讓步”也並未出現。

  事實證明,作為排名世界第一、第二的兩大經濟體,任何高壓、零和的貿易交涉模式,都注定事倍功半,甚至事與願違。一年來雙方談了又崩、崩了又談,反覆多次的博弈,更無聲地彰顯出“不斷加價”“極限施壓”之類談判技巧和施壓方式,並不適用於兩個“巨人”間的對話。兩國元首大阪會晤前夕,雙方經貿代表團高級別磋商陷入僵局,彼此的貿易對抗之弦越綳越緊,兩國商界、民眾中有識之士對此憂心忡忡,全球關注貿易局勢者也擔心,這種“最重量級”的經濟碰撞,會不會讓全球經濟遭受誰都難以忍受的池魚之殃?

  好在關鍵時刻兩國最高領導人充分認識到,中美兩國間存在密切、複雜、多層面多領域的相互利益關聯,彼此間存在貿易衝突、分歧、矛盾,但同時也存在互利、互聯、互通的豐富元素,在自身貿易體系中將對方“隔離檢疫”勢在不能,而任何分歧、矛盾的解決,也唯有靠磋商、談判、對話才能真正做到。

  在此認識基礎上,兩國最高領導人在6月29日通過持續80分鐘的會晤,最終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重啟經貿磋商,又一次達成了“貿易休戰”的共識。日前公布日程安排的中美貿易談判上海回合,以及剛剛披露的、被許多人稱作“大豆公約數”的中企採購美國農產品,和美方宣布對中國輸美工業品豁免關稅、願意推動美國企業為相關中國企業繼續供貨的反饋,都是大阪會晤的成果和後續進展。

  這些成果、進展令擔心中美兩艘“經濟巨輪”對撞的各國、各界鬆了一口氣。許多人希望並相信,雙方、尤其美方應已從這一年來的反反覆複過程中認識到,談判才是解決中美間分歧的最好選擇;希望並相信,這些成果、進展意味著,中美貿易談判的僵持局面,有徹底打破的希望。

  文章認為,然而我們並不能過於樂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打破糾結已久的僵局,僅有“大豆公約數”是遠遠不夠的。

  應該看到,美方貿易團隊構成複雜,眾口不一,而他們的背後,則是背景、利益和訴求各異的利益團體和階層,他們中固然有許多人認識到中美間合則兩利,鬥則兩傷,意識到“零和”和“極限施壓”只能事與願違,但仍有不少人對“大棒政策”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我們應該看到,美國決策層並未放棄“美國第一”的理念,且2020年大選在即,這種易於調動民粹的理念,很可能在選舉戰略的操作中再度膨脹;我們更應該從過去一年間雙方打打談談、談談打打的“互動”中汲取經驗和教訓,認識到不論“戰”“和”,都注定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簡單回合。

  就在“大豆公約數”被披露前一兩天,美方公布了美國總統特朗普北美時間7月26日寫給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萊特希澤的備忘錄,在備忘錄中,特朗普猛烈抨擊WTO保護發展中國家的政策,指示萊特希澤向WTO施壓,希望剝奪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在備忘錄及隨後由特朗普親自發布的推文中,特朗普稱“美國從未接受過中國對自己發展中國家地位的主張,且當前中國幾乎所有經濟指標都足以推翻這一主張”,甚至給了萊特希澤90天期限“督促WTO整改”,如果逾期不見“明顯效果”,則“美國有可能單方面採取行動”——很顯然,倘美方仍用如此邏輯、如此技巧操作中美貿易談判,雙方離達成共識的終點,恐怕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文章最後說,希望“大豆公約數”和美方的相應回應,能促使雙方堅定信守兩國最高領導人大阪會晤所承認的“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並以此基礎為出發點相向而行。惟如此,才能早日看到雙方貿易磋商大功告成的一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