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7日電/出實招、辦實事、促實效,這是新時期全方位推進全民健身工作的鮮明特色,當然也是人們收獲更多健身便利的依托與保障
多年前談論健身,一個比較時髦的說法是:“請人吃飯,不如請人流汗”;當前朋友間談論健身,會不自覺聊到哪個朋友跑了幾個全程馬拉鬆、哪個朋友每天堅持走幾萬步、哪個朋友喜歡的運動項目是自行車還是羽毛球。
從健身意識的覺醒到健身成為生活方式,似乎并沒有預想的那樣跋山涉水、歷盡艱辛,事實上的自然轉換更接近潤物無聲、水到渠成。
從設立全民健身日到《全民健身條例》出台,從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到全民健身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應運而生,全民健身工作的深層次推進也一路走得步履堅實、穩健通暢。
健身,就個體而言就是一種漸成潮流的生活方式;全民健身,則無疑帶有在宏觀層面倡導、推動之意。倡導全社會健身意識的覺醒,推動為個體健身搭建寬廣平台、提供多元服務,實際上就是開展全民健身工作的責任所系、使命所在。
在倡導健身意識覺醒階段,展示萬人打太極、社區扭秧歌,都不失為一種應時應景的工作方式。即便是搞了很多并不能為不同年齡層次健身人群所用的健身路徑,也還是對沒有合適健身場地的老年人形成誘惑。及至健身成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全民健身成為國家戰略,也就意味著各級政府及社會力量要為高漲的健身需求提供相匹配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而從當前的具體情況來看,無論是身邊的組織、身邊的活動、身邊的賽事、身邊的場地,還是身邊的健身指導、身邊的健身文化,應該說相比以往已有長足進步、但距離充分滿足群衆健身需求仍有很大成長空間。
全民健身成為國家戰略,全民健身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適時確立,意味著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以全民健康促進全面小康的發展邏輯,已經有了國家戰略的堅實支撑與運行機制的保駕護航。而將全民健身工作真正轉化成惠及億萬群衆的民生工程、幸福工程,其基點就建立在提升人民群衆的幸福感與獲得感上。
出實招、辦實事、促實效,這是新時期全方位推進全民健身工作的鮮明特色,當然也是人們收獲更多健身便利的依托與保障。(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