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9日電/日前,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社科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首席專家傅瑩在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發表演講。在談到南海爭議時,傅瑩表示,中國在南海的目標首先是維護主權權益,中國決不會允許丟失哪怕是寸土。
傅瑩說,對中國而言,南海問題的核心是圍繞南沙群島的領土主權和相關海域的爭議。中國民眾堅信,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和南海爭議國家終於達成共識,主張通過雙邊談判和平解決問題,解決之前擱置爭議,同時積極推動合作,促進了地區穩定和繁榮。
但近年一些聲索國的行為和美國的干預正在令形勢發生變化。尤其是美國不斷派軍艦軍機靠近中國島礁,構成嚴重安全威脅,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相信美國正在支持一些國家損害中國利益。誤判往往招致後果,要走出因南海問題形成的安全困境,中美應澄清彼此意圖,避免誤判。
美國更多試圖從地緣戰略競爭的角度看待和處置與中國在南海的分歧,這與美國的戰略文化和歷史有關係。美國的霸權基於對海上要衝的控制,對其他國家的海上行為天生敏感,所以對中國在南海擴建島礁如此緊張。
傅瑩表示,中國在南海的目標第一是維護主權權益。中國人民和政府始終對涉及領土主權完整的問題高度敏感,決不會允許丟失哪怕是寸土,需要足夠的軍事防禦能力。第二,南海有重要國際航道,中國是最主要使用者,需要確保航行的暢通和自由。第三,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共同利益是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我們沒有旨在謀求地區霸權的動機和設計。第四,中美都需要南海和平和保持航行自由,應該也需要逐步走向合作。傅瑩不認為中美應進入地緣戰略競爭,因為一旦開啟難免陷入長期爭鬥,焉知其盡頭不是“修昔底德陷阱”?
現今“世界秩序”缺陷和挑戰多多
在她題為《失序與秩序再構建》的演講中,傅瑩從亞太的角度談了對國際秩序的看法。傅瑩說,英國和西方都認為當今的世界秩序是由美國建立和主導的“美國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這個秩序的形成有歷史原因,也發揮許多作用,美國作為主導者從中獲益匪淺。但是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從未完全接納中國。儘管中國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取得巨大的成功,因為與西方體制的差異,中國長期以來在政治上被西方世界所排斥,在軍事安全上美國主導的軍事聯盟並不關心中國的安全利益,甚至在亞太對中國構成安全壓力。因此,這個秩序存在缺乏包容性的缺陷。
傅瑩認為,現在這個“世界秩序”自身也面臨多重挑戰,無法為今天世界的所有複雜難題提供解決方案,有時甚至製造的問題多過解決的問題。她舉例說,美國和西方試圖在全球推廣西方價值觀已被證明效果不彰,尤其是在一些國家,舊的治理體制被破壞、新嫁接的體制卻不能有效運作,權力真空引發更多混亂,甚至動蕩外溢,結果帶來的不是秩序,而是失序。在防禦領域,美國主導的軍事聯盟將其安全利益置於他國之上,在全球安全中引發新的矛盾,尤其在一些地區爭端中導致更為複雜的局面,控制不好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導致失序。
構建都能安居其中的“全球秩序”
傅瑩表示,全球化改變著世界力量格局。全球化使得資本、技術和市場從西方發達中心向更廣泛的邊緣地區擴散和轉移,使較不發達國家有條件實現經濟超越型發展。伴隨這個轉移和擴散,世界權力也呈現分散化的趨勢,一大批新興國家更多地參與世界事務和分擔責任,因此,國際社會需要及時調整和應對、重新構建或者補充新的秩序結構。
中國認為自己是“國際秩序”的一部分,而中國所說的“秩序”指的是聯合國及其附屬機構組成的“國際秩序”,包括國際法原則,它或許與“美國治下的秩序”有重叠,但不完全重合。中國對這個由聯合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有很強的歸屬感,當年參與其創立,現在是受益者、貢獻者,也是改革者。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話來講,中國的意圖“並不是推倒重來,也不是另起爐灶”。中國正在為改革、完善國際秩序貢獻力量,經濟上提出了亞投行、“一帶一路”倡議等,安全上倡導共同安全、綜合安全、合作安全與可持續安全等理念。
傅瑩說,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紀念日,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重申中國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外交理念,表示中國願意與世界一道,為構建公平的國際秩序而努力。
傅瑩強調,考慮未來秩序需要超越現有概念,可以提出“全球秩序”這樣一個更加宏觀的思路,最大限度地容納全球治理、大國協調、多邊合作、南北對話等等,把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各種支柱和環節都包容進來,關注到所有國家和地區的利益,提供一個大家都能舒適地居於其中的秩序屋頂。
(來源: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