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專訪:李慶平做上海台灣人 台灣太安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07 00:43:31


2012年與馬英九合影 李慶平提供
 
  對於汪道涵先生,李慶平是這樣評價的:汪老博學多聞,喜歡讀書,尤其是在很多大陸官員還不了解台灣的年代,就讀了很多有關台灣的書,這很了不起。正因如此,汪老能夠體諒台灣,提出“86字箴言”。1998年10月14日上海“汪辜會晤”中汪道涵說出“86字箴言”:“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目前尚未統一,雙方應共同努力,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平等協商,共議統一。一個國家的主權和領土是不可分割的,台灣的政治地位應該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進行討論。” 

  如今兩位長者都已駕鶴西去,但他們對兩岸關係發展所作的貢獻依然為世人稱道。李慶平在2013年的《參與“辜汪會談”的回憶》一文中寫道:“在‘辜汪會談’20周年之際,緬懷兩位博學多聞、受兩岸尊敬的仁者,後人應更加努力,為兩岸和平發展貢獻心力。”
  李慶平也敬重海協會的“老前輩”唐樹備。他說,唐樹備已經85歲了,他人很不錯,他是很謹慎的人,一板一眼的。

  李慶平認為,大陸中央級官員,他接觸的副部長以上的都很優秀,畢竟他們有各方面的歷練;地方官員眼界還需要更開闊一些。台灣公務員總體素質不錯,但因為參加國際會議的機會較少,缺乏這更開闊的經驗。
 
     往返滬台做上海台灣人
 
  2006年時民進黨執政,國民黨組織萎縮,當時他許多朋友,都下來了,有的退休,有的在智庫。卸去中廣總經理職務的李慶平說:“我堅信人必須有舍才有得,我認為我過去順遂的夠福氣,應當自己出來打拼創業”。

  2006年李慶平到上海擔任一個朋友公司的顧問,3年後又自己創業。他說在大陸常外出旅遊,幾乎走遍大陸的名山大川,新疆都去過三次,平常讀書、寫文章,樂在其中。

  1993年6月第一次回上海時,李慶平看到的是弄堂裡的“萬國旗”和肇嘉浜路上潮水般的自行車流,那時的上海充滿了“市井氣息”。那次李慶平住在南京路旁邊的波特曼酒店,從高層窗戶看出去,遠處是如林的長臂吊車,他當時就想:台北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上海。果然上海不出十年就超過了台北,現在更加不得了。

  在上海住久了,李慶平很自然觀察著這個大都市一點一滴在進步。5年前李慶平去當地派出所辦理居留証,因為派出所沒有引導,排錯了窗口,白白耽誤了半個多小時。5年後再去辦理同樣的手續,進門就能領到紙條,上面標明了排隊號碼和窗口,不到10分鐘事情就辦好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