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華府觀察:美中能否在亞太“相互包容”?
http://www.CRNTT.com   2015-11-21 00:50:11


史文提出美中建立在亞太相互包容架構的設想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攝
 
  史文指出,現在美中之間的危險在於,中國有意改變亞洲的現狀,並且願意接受更大的風險,而力量相對衰落的美國為了捍衛自己的既有地位,也更可能冒險做出過度的反應。

  要建立相互包容的戰略架構,史文提出,美國在試圖塑造中國選擇,避免脅迫行為,保全現存國際規則與秩序,讓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的同時,要考慮:美國給中國更多安撫和鼓勵的同時,如何給中國更多的包容?如何更積極地讓中國在亞太地區感到更安全?如何讓中國不把美國在亞太的軍事存在和姿態視為威脅?如何令中國不擔心美國有意顛覆中國現有政權?

  “企業研究所”亞洲研究主任卜大年則強調,美國必須聯合盟友,對中國崛起作出更有力的應對。他認為,美國在1995年到1996年之間的對華手法經驗可資借鑒,即美國既要顯示強勢,展現決心,又不過度挑釁,突顯威脅。而美國至今沒有界定清楚其在亞太的核心利益是什麼,沒有想明白在亞太地區的安全結構應當怎樣,這是美國無法有效應對中國崛起的原因之一。

  柯慶生在書中為應對中國崛起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手法建議,比如手持大棒,但言辭要溫和;對中國立場要學會設身處地、換位思考;聽取中方意見,但不能顯示軟弱;理解北京政策手法的國內政治背景;支持中國國內推動改革的力量等等。

  史文表示,這些建議是正確的,其實美國決策者很多時候也理解和認識應當這麼做,但實際卻不見得真能做到。他指出,美國決策者還要考慮到,有些應對政策的短期效應與長期效應是不同的。比如美國在1996年台海危機中的應對手法,短期看美國似乎占了上風,但從長期看美國當時在台海示威卻驅動中國更專注於軍事現代化,在防止美國未來可能干預台海方面下更大的力氣。對於美國現行依靠盟友牽制中國的策略,史文也認為不可行,他覺得美國在亞太現有的盟友能力各有不同,想法也大不相同,無法填補牽制中國的現實需要與美國實力相對衰落之間的差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