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社專訪芮效儉:對華應將心比心
http://www.CRNTT.com   2013-03-30 00:18:59


幼年芮效儉(前左) 的全家福。(芮效儉提供)
 
       少年在華成長影響中國觀

  在美國外交學界,一度流行“弑龍者”與“擁抱熊貓者”的區分。芮效儉認為,這是那些喜歡走極端的人互相打標簽用的,但最好都不要走極端,關鍵是要理解美中關係的重要性,不管中美兩國誰對誰錯,都要處理好這個關係,而不損害兩國的根本利益。如果站在這個立場上,有些領域就容易與中國合作,有些領域則要批評中國,反之亦然。

  芮效儉說,只要你站在中間立場上,就不用擔心被貼標簽或者受攻擊。他不認為自己屬於這兩者中的任何一邊,也樂於繼續保持在中間地帶。他說:“就像當年我在蘇聯任職4年,正處於‘冷戰’高峰,美蘇關係很差,但我盡力使美蘇關係不要從‘冷戰’惡化成‘熱戰’,就不會干擾我與一個有很大分歧的國家打交道。”

  當記者問:童年和少年在中國的生活是否對您的中國觀有影響?芮效儉給予了肯定的答覆。他認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自己從小的玩伴是父親所在的金陵大學裡中國教工的子女,父母最要好的朋友也是中國人,那時還有一些中國大學生住在自己家,有些友誼是終生的。他說,在中國成長的經歷,使得他既不會神化中國人,也不會妖魔化中國人,中國人就是人類的一部分,有好人,也有壞人,有誠實的,也有不誠實的。知道了這點,就不容易走極端,不會認為“中國的月亮比外國圓”,也不會因為中國某些地方不如人意就嚴厲指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