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汪道涵之子汪致重訪中評:台灣值得細琢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22 00:21:03  


汪致重與台灣中評通訊社社長俞雨霖交換兩岸農業問題看法。(中評社鄒巧韻攝)
 
  汪以種植蓮霧為例,以前到雲南,他們都說台灣的水果在雲南都可以種,而且非常好吃,但拿出來一看,小小一顆,下面是青的,上面就像女孩子抹了一點胭脂;中心有很大的空,還有兩個又硬又大的籽,外皮厚還裂了口子。他們覺得已經很好了。這次到了台灣,才知道蓮霧有多麼複雜。

  關於農業種植方式與理念,汪致重認為,大陸與台灣天差地遠,台灣種植技術的精緻程度,是配合物種的生長環境。光是對於農肥的運用,就遠遠超過大陸的理解。台灣物種不是你把物種帶到大陸,挖個洞、噴了水,就叫台灣物種。

  台灣40年前就開始研究物種,大陸到現在還是看鄰居家種什麼我就種什麼,最多是看臨縣種什麼我種什麼。台灣則是走遍全世界,看遍幾大洲在種什麼,研究有無可能帶回台灣來種。兩方的眼界是不同的,不同的眼界導致技術的不同。另一個因素是,台灣種植技術多樣化需求催生生物科技,生物科技再推動種植技術的改進、幫忙農業精緻化,兩方相輔相成。

  汪致重表示,兩岸農業目標大致來說相去不遠,關鍵問題是,很多方法大陸無法掌握,如果掌握了,思路就會活躍。譬如參訪團在雲林縣林內鄉考察農會制度,提了很多問題:“誰發你工資?”“農民不發工資,為何你還替農民服務?”“為何農民願意跟著你走?”農會總幹事詳細的解說,讓他們明白,農會組織在農業經濟發展起了輔助、服務與推動作用。對於大陸農村改革,台灣農會組織與管理工作等好的觀念,值得學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