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張華:兩岸問題上 美將變成強有力的隱形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08 00:55:39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華(中評社 黃蔚攝)
  中評社騰沖11月8日電(記者 黃蔚)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華在“1995-2015: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上表示,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相對提升,實力相對下降的美國或將利用相對隱蔽的手段掌控台灣政局乃至操弄島內民意,雖然所需花費的力氣更大,但是效果更好,料將是美國未來影響兩岸關係的最主要方式。

  張華說,美國一直是影響兩岸關係發展的最重要外部因素,在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歷史節點都能發現美國因素的存在。1995年,克林頓政府違反對中國政府的承諾,允許李登輝訪問美國,從而引發了1995-1996 年的台海危機,也使開始解凍的兩岸關係進入震蕩期。2000年台灣政黨輪替之後,美國先是扮演力挺民進黨政權的角色,後由於陳水扁推行“法理台獨”過界,又開始轉而加以管控。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合乎美國利益,美國表示鼓勵和支持,但同時對於兩岸快速接近保持警惕。

  張華認為,美國在兩岸關係發展的過程中轉變自身角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中美實力對比狀況的變化。隨著中國相對美國實力地位的上升,美國難以在涉及到中國核心利益的台灣問題上與中國強硬對抗,因此不得不調整頑固的“護台”政策,對“台獨”政權有所約束。2008年以來,雖對兩岸快速接近抱持警惕態度,但在公開場合也不得不表示歡迎和支持。

  第二,中國政府不懈的對美鬥爭。梳理1995年來美國在台海問題上的角色可以清晰地發現,美國對台灣問題的敏感性認識越來越清楚,在利用台灣制衡中國問題上越來越謹慎,這與中國政府堅持不懈的鬥爭密不可分。如針對1995年美國允許李登輝訪美,中國政府在事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對美進行了多次交涉,最初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克林頓政府罔顧中國政府警告,最後核准李登輝訪美,從而引發了1995-1996年台海危機。中國政府此後開展的一系列反制措施,如進行軍事演習,召回駐美大使李道豫等等,大大超乎克林頓政府和美國國會預料,對其處理對台政策起到了“強烈的鎮定作用”,使其認識到必須採取行動緩和兩岸關係,從而調整對台和對華政策,克林頓政府的“三不原則”也由此而來。陳水扁執政時期,針對其搞“法理台獨”危害兩岸關係發展,中國也對美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最後甚至形成了“共管台獨”的局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