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邱坤良:兩岸文化交流目的性太強或起到反效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25 12:36:33


 

  邱坤良認為,台灣奠基於中華文化與後殖民文化的雙重影響,產生的文藝特色是自由、開放、多元,既本土又面向世界的“台灣特色”。中國大陸藝文創作反映的是政治與個人的意志拉拒,強調大歷史的“中國特色”十分強烈。然而,兩岸歷經半世紀隔離,如今重新接觸,不管是中國刻意強調的中華文化,或台灣急欲凸顯的本土意識,“當代”的台灣vs.“改變中”的中國都正以加倍速度進入前所未有的新世紀,兩岸的文化交流也展現著前所未見的新格局,同時也潛藏著變數。

  邱坤良指出,兩岸文化交流涉及中國大陸與台灣主權關係與意識形態,尤其兩岸長期的隔離與對峙深深影響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的印象,即使台灣解嚴,以往“漢賊不兩立”的政治對立逐漸消褪,80年代後期也開放赴中國大陸探親、旅遊。然而,中國民族主義,中華民國與台灣主權仍是兩岸政治議題關係最核心的部分,也是雙方最大的歧異。理論上文化的交流促進雙方人民相互了解,增進社會多元化,豐富兩岸藝文活動,有助於化解雙方的歧見與誤解,尤其從兩岸開放交流的二十多年來,每年數百萬人次與“文化”有關的人、事、物往來,兩岸藝文界彼此建立之間存在不少“人脈”與“交情”,當這類交情增加,或能化解政治上的僵化概念。

  此外,邱坤良也表示,兩岸交流政治現實超越文化實務的“傳統”也淺顯易見,目的性太強或疑慮面過多,皆不易達到預期的目標,甚至產生反效果。此所以兩岸交流進行二十餘年,雙方因為意識形態與政治立場的差異性仍然存在,連帶影響兩岸藝文交流,本土派政黨與民間人士對中共侵犯台灣的疑慮難消,任何雙方的交流都容易從“統戰”角度衡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