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譯:美麗中國蒙霧霾 恐付出經濟代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15 00:56:43  


 
  相對於傳統的分析,新的經濟理論和實際經驗反駁了,經濟增長和開放與環境是不可避免的“敵人”的理念。雖然收入的增加不會自動地改善環境,但研究也未能證明,經濟的增長和開放將必然導致環境的惡化。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因為中國對經濟增長的需求是無法修改的。如果中國現在開始實施合適的政策,中國或許不一定需要放慢經濟增長的速度來避免環境的惡化。

  但是,文章稱,除非政策制定者推出激勵措施,制定環保法規,否則這些改變是無法在中國生根的。中國想要改善其發展模式,新的政策就必須明確地解決可持續發展中的種種權衡問題。並且,嚴格執法,而非法律條文,更能決定實際的環境情況。而中國環境總體上薄弱的部份原因就是執法不嚴。人們對法律和標準缺乏尊重,認為這些法律和標準制定的過高。

  或許,最重要的是,環境政策的選擇取決於一個國家公民的喜好。即使在威權國家,中央政府為了保持社會穩定,在制定決策時也要反映人民的喜好。但是,由於缺少投票機制,中央政府很難了解“主流喜好”,政策的制定可能僅依靠可觀察到的信息。因此,中國政府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更容易看到的問題上,例如大城市的污染問題。

  文章稱,中國政府總是傾向於用更低的環境標準追求更快的經濟增長,而這不一定符合公民個人的喜好。公眾的參與對可持續發展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文章稱,儘管中國政府為解決環境問題已經採取了重要的舉措,但新的政策需要執行和管理體系在經濟和環境上都是可持續的。中國不可能修改經濟增長目標,但是如果可以制定和執行合適的政策,中國將不需要放緩或扭轉經濟的增長勢頭,也不需要回到自給自足的境地來解決環境不穩定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