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歷民間保釣四十多年,柯華說,希望有朝一日釣魚島問題能夠解決,不需要有保釣委等組織的存在。 |
1970年,未滿20歲的留澳香港學生柯華加入第一波中國保釣運動,他曾參加4次出海保釣行動。40多年過去了,現已六旬的柯華是組織15日成功登島的香港保釣行動委員會的元老及發言人。說到登島,他聲音激動,仍希望懷著壯士未老之心登上釣魚島宣示主權。
這位中國民間保釣運動史的親歷者和記錄者,給保釣人士的定位僅僅是“屠狗輩”這看似粗俗的三個字。“像那些上街打砸日本商品的‘憤青’,絕不在我們出海人選的考慮範圍之內。”他說。
一位老人的“保釣史”
1970年:在“火紅的年代”感染愛國風氣
1970年9月,美日兩國達成協議,美國將釣魚島的管治權交給日本。
一時間,全球華人義憤填膺,抗議活動遍布各地。大規模的保釣運動首先在美國紐約掀起,繼而傳到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地。轟動全世界的保釣熱潮也喚醒了大量海外華僑。
當時的柯華在澳大利亞留學,念大學一年級。“我們把上個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稱做‘火紅的年代’,世界各地的社會運動如火如潮。我們這些關心社會、關心中國的海外留學生也感染了這種風氣。”在澳大利亞,柯華與在悉尼、墨爾本等地的保釣人士串聯去到首都堪培拉示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