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兩岸經濟發展 台官方缺乏戰略思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21 17:14:00  


  作者﹕ 帥澤明  台北  博士生

  台灣官方對於兩岸經濟發展,仍存在“戒急用忍”的舊思維,換言之,民熱官冷官隨民後的結果,台灣不僅失去了參與大陸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契機,對於台商登陸投資所碰到的問題 政府也“愛莫能助”,一切要靠企業自己解決,因此各地的台商組織反而成為在陸台商的依靠。台商自80年代起陸續赴大陸投資,然而兩岸投保協定至今尚未簽署,台灣官方始終未能成為企業登陸投資的堅強後盾,更別說協助台商爭取有利投資條件。面對台灣資金人才與技術外移,台灣朝野反在陸生來台研修上層層不合理設限,也對陸資來台多有限制,面對大陸市場對台人才與資金的磁吸效果,政府亦多持保守觀點;兩岸投資與人才交流不對等情形嚴重,與其說台灣企業及人才不根留台灣,不如說台灣朝野缺乏宏觀視野和戰略。

  日本自90年代前後,經濟發展趨緩,最近幾年GDP成長最好僅2%-3%,雖然原因很多,但大致上與國內政爭和對外僵固保守政策有關;反觀韓國在對外開放的帶動下,不僅進入已開發國家之林,近5年經濟成長最高達5.1%,2011年達3.6%。新加坡雖然市場有限,在持續開放引進資金與人才,近5年經濟成長最高達8.9%,2011年達4.9%,韓國和新加坡雖也受全球經濟不佳的影響,但兩國的表現均優於日本。台灣2007年經濟成長雖達6%,2011年達4%,但今年卻可能低於2%。(以上經濟成長考慮基期因素,故不計2010年,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台灣經濟以出口導向為主(約占GDP7成),中小企業占97%,顯見出口競爭力影響企業發展,由於企業營運規模較小,產銷未具經濟規模。對照新加坡模式,政府對全球或區域的環境的變化,對內要主動協助企業轉型或建立新的生產基地,強化競爭力,協助尋找新的利基,對外則引進資本與人才,提升整體實力。

  大中華經濟圈中各經濟體,台灣的條件應是最適合進入大陸市場的,可惜在官方封閉保守的策略下,未能徹底走出去,反使台灣或自立於圈外。台灣朝野經常擔心兩岸發展影響自身的安全,如吾人反向思考,兩岸經濟資金與人才往來,不僅有助於兩岸朝野彼此了解,讓台灣的軟實力影響大陸的發展,更有助於台灣的安全與繁榮;開放的台灣不僅更能推銷自己,還能吸收更多資源。 

  台灣參與大陸發展,可提升台灣在大陸市占率,爭取大陸市場,也可藉此進軍其他市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