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華裔學者:應將中美關係扳回到健康發展軌道
http://www.CRNTT.com   2020-03-29 00:08:42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嚴萱表示,中美之間目前的困難有很多結構性衝突的緣故。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很難在主觀上改變,所以我也不想去評價,但愿就當下的中美關係談點看法。

  首先談談中國當今的國際話語權問題,這無疑影響著如今的中美關係。國際話語權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公共外交能力,而後者又會間接左右一個國家的外交決策,而中國在這方面能力不足。人們總是說,如今世界上的輿論場已經被西方壟斷了,導致中國缺少話語權。其實,在如今這樣的網絡時代,傳統媒體的輿情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全球性的網絡平台事實上提供了一個可以基本上自由競爭的輿論戰場。在網絡輿論的影響下,民意如流水,所謂的西方壟斷並沒有人們想的那麼牢不可破。有人說當今世界輿論場是被英語主導的,但這同樣不是借口。在14億中國人中,能熟練用英語交流的人難道還不夠多嗎?所以,中國完全可以利用當下接近自由競爭的網絡和輿論環境,贏得更多的話語權。

  然而,官員選拔和培養體制,直接導致了爭奪公共外交能力的缺失。在西方的民主選舉體制下,能夠勝出的政治人物必須具有在民眾面前的強大表現力和說服力。這要求有一定的幽默感、煽動能力(即走民粹主義路線)、臨場應變能力和辯論技巧等等。這樣選拔出的官員,在社會具體治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當然是無法保證的。但是,從這種選舉體制中勝出的人物,往往在影響輿情、操縱民眾思想上有著無與倫比的能力,以至於可以讓民眾去支持明明對自己國家有害的政策。中國的體制與西方有很大的不同,但如何增強中國官員的公共外交能力是必須思考的問題。

  在哥倫比亞大學,常常有來自中國內地高校的教授演講,也能吸引到很多的美國學生前來。我也經常去聽他們的演講,但總是感到失望。迄今為止,無一例外的,這些中國教授根本沒有能力把中國的故事清楚的說給美國人聽。一方面是,英語口語實在太差了。他們不僅在演講時吐字不清和語言混亂,而且在Q&A環節根本沒有能力獨自跟美國學生溝通。另一方面,即便把他們說的話用正常的英語表達出來,也實在缺乏感染力和幽默感。他們太“正經”了,太不活潑了。除了少數專門研究中國的美國學者外,其他人(尤其是普通民眾)怎麼可能被這樣的講話和人所吸引?教授的表達能力如此,官員估計也好不到哪去吧?

  我覺得,在對外工作團隊上,中國需要一批熟悉西方民情、輿論和政治運作的人,需要投入去建立這樣的人才儲備。這些人必需具有能使其在西方民主體制下勝出的那一套素質(或者至少在這方面有判斷力),要會一些民粹主義的手腕。這些人只能選拔自“體制外”。“體制內”選拔出來的官員,可能有“先天”缺乏這樣的素質。

  在這一點上,以色列現任總理內塔尼亞胡的例子非常值得參考。內塔尼亞胡的中學和大學都是在美國上,這使其非常熟悉美國政治的那一套和普通民眾的想法。在其任職於以色列駐美使館和聯合國工作的幾年時間,他頻繁現身於美國的電視節目,用美國人熟悉的那套方式宣揚以色列的立場,非常有效的影響了美國輿論並最終影響了美國的中東政策,使其朝著偏袒以色列的方向發展。

  前段時間,美國對中國駐美媒體的人數加以了新的限制,中國立即以牙還牙。其實,從對外宣傳的角度,中國駐美媒體的人數再多又能怎樣呢?有一個像內塔尼亞胡的人物,勝過成百上千個寫英文文章基本上只有華人看的駐美記者。在對外媒體宣傳方面,俄羅斯的RT也是值得學習的對象。如果不去深挖,你去看RT的節目,很容易會誤以為是美國本土的新聞媒體或者脫口秀,而普通民眾大多數根本不會去做這樣的深挖的。

  中國的駐外官員不是沒有機會在西方國家的主流平台上表達自己的立場,但卻沒有很好的抓住這些機會,以盡可能多的說服西方普通民眾。中國的官員可能確實具有很好的專業素質,會像一個學者那樣擺事實講道理,提出有建設性的想法(比如宣揚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型大國關係等等概念),但這樣的正襟危坐的敘事方式難以感染到普通民眾。這些中國政府多年宣揚的概念,有幾個在西方國家落地生根的?普通民眾大多是缺乏理性的。比如說,美國加收關稅,明明就是在向美國大眾增收消費稅。這些增加的稅收收入原本是可以從富人那裡獲得的,而增加關稅對影響到的主要就是普通民眾的生活消費品,這使得關稅給窮人增加的負擔遠大於富人。明明是這樣的道理,明明就是劫貧濟富,普通民眾卻還是少有從經濟理性的角度的思考關稅問題,反而被政客忽悠,以為支持關稅戰就是愛國。

  有的話我可能說的重了,但這確實是我多年來在美國的感受。中國的公共外交太弱了。我認為這一弱點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投入。中國政府在對內宣傳上近年來確實進步顯著,已經不再只是局限於老一套的枯燥說教。在對外宣傳方面,中國需要同樣的進步,任用和培養一批足夠了解西方話語體系的人,通過公共外交來重塑中美關係。
<nexpage>
   美國巴斯度學院健康教育系終身教授姜鎮英表示,總的來說,此時此刻,中國更宜顯示大國胸懷,做到不計前嫌、不咎既往:不利於精誠合作的話不說,不利於聯合抗疫的事不做。加強對話而不是対立,增進互動而不是脫鈎,互利雙贏而不是針鋒對麥芒,求同存異而不是逞口舌之快。通過加強交流和實際行動,緩和雙方之間的矛盾和分歧。

  具體而言,凡是沒有確鑿科學證據的事情,任何人不要再撲風捉影,胡亂猜測,似是而非,誤導社會和民眾,更不要公開表態。堅持不甩鍋,不抹黑,不卸責任,不畏攻擊,實事求是,公正理性。

  我認為:當前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抗疫外交”的戰略契機,因為這是符合美中兩國根本利益和全球人民共同福祉的首選,比如:訊息共享、科研合作、資源互助、醫務交流.....等等,因為在臨床經驗、治療用藥、社區隔離、疫苗研製、實戰培訓、物資調配等多個方面,中國防疫治疫的經驗和教訓比世界任何國家都早走了一步。美國當前正在向全球招募有經驗的醫務人員赴美抗疫,中國不妨派遣一批優秀的專家和醫護人員積極參與,尤其是像紐約和洛杉磯這樣的重災區。這會迅速地造成恢復疫情創傷、增進友好感情的良好效應。如果可能,這種合作交流應該擴大的其他疫情比較嚴重的州或市。

  中國各高校、科研院所、醫衛系統,也應積極投入和參與“抗疫外交”,如果不能和國外同行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可以釆用視頻學術研討會的作法。

  最後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海外華人自中國發生疫情之後,為支援母國的抗疫做了非常熱情和重要的貢獻。但國內近期的一些輿論和做法實實在在地傷了很多華人華僑的心,這對今後來說是不利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